濯足双溪口,寻幽水竹村。
淙淙斗门瀑,寒漱白云根。
【注释】
双溪口: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斗门瀑:指两山之间的泉水从高处倾泻下来,形成瀑布的景观。
寒漱白云根:形容水声清脆,好像可以洗涤到云层之上一般。
【译文】
我在双溪口洗了脚,去寻找幽静的水竹村。
那淙淙流水声仿佛在说:“请让我洗去你的尘垢。”
我俯身听那清泉潺潺,好似有白云为我作陪。
【赏析】
舒伯源,名士,字叔明,号东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因事下狱,遂弃家为僧,号无住,后还俗。此诗写他在双溪口洗足寻幽之事。“濯足”二句,写寻幽的过程。双溪口,在浙江杭州西面,是钱塘江与富春江汇合处,水流湍急,风景秀丽,历来为游人赏景之所。诗人来到此地,先洗足,以消除疲劳;然后沿溪边小道前行,去寻觅那幽深的村落。“寻幽”二字,表明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求。
首联两句,写诗人寻幽的经过:先是在双溪口把脚洗净,然后循着溪流旁的小径,向幽静的村庄走去。“淙淙”二字用声音描写,写出水流的激越、清澈,形象地表现出水流的动态,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之情。诗人顺着溪流走了很久,来到了一个山村。“水竹村”三字,既点明了地点,又写出了环境之幽雅宜人。
颔联两句,写诗人观赏景物的感受:那淙淙的流水声好像在说:“请让我洗去你的尘垢。”这两句中,“淙淙”一词不仅写出了流水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流水的动态美,使人感觉到流水声的悦耳动听。“寒漱”二字则写出了泉水冰凉、清新的感觉。“寒漱”一词,既写出了泉水清凉的感觉,又写出了泉水的洁白晶莹的色泽。而“白云根”三个字,则写出了泉水的源头。诗人俯身倾听,似乎听到了泉水在冲刷云朵的声音,这使诗人感到十分惬意,仿佛自己也被冲洗干净了一样。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富有情趣。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从而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这种艺术手法使诗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