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亭上题诗处,五六年前共阿翁。
乱后相逢浑不识,可怜玉树倚秋风。

【注释】

万讱:指诗人自己。定侯:即定国侯,指杜甫的族侄杜定。帅阃(kǔn库):指镇守一方的将帅。

【译文】

北沙亭是当年与杜甫同游之地,五六年前,你我在这里共同吟诗饮酒,如今战乱之后相见,竟然完全忘记了彼此。

可怜那玉树般英俊的人,现在只能倚靠着秋天的萧瑟秋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友人万俟的。万俟归清江,即归清江县尉万俟光弼。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曾与万俟光弼有过交往。万俟归清江东山别业,位于成都西门外,风景优美,为杜甫所赞赏。《全诗》作“北沙亭上题诗处”。

首二句写与万俟光弼当年共游北沙亭的往事。“五六年前”,说明时间之久;“共阿翁”是说当年同游时,杜甫年长于万俟光弼。“阿翁”即对人尊称老年男子的称呼。

“乱后相逢浑不识”,是说两人在兵荒马乱之时,竟毫无印象。“浑不识”是说一点也记不起来了。这一句,看似平常,其实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既写出了诗人与万俟光弼久违不遇的情况,又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动荡、人民遭难的同情心情。

最后两句用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可怜玉树”是指汉武帝时的名臣东方朔,字曼倩,号“东园公”,他少年时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因触犯皇帝而获罪,被免官家居。后来任太中大夫给皇帝当差,又因犯颜直谏被免官。他在家居期间,经常靠打柴为生,生活非常艰苦。“玉树”在这里比喻有才德的人物,“秋风”则暗喻乱世。这里的意思是说,东方朔虽然才华出众,但由于屡受挫折和诽谤,最终未能施展抱负,只能在秋风萧瑟中度过残年。杜甫以玉树自比,意谓万俟光弼虽然很有才华,但因遭逢变乱,未能施展才华。“倚秋风”是说万俟光弼只能依靠秋风来消磨岁月。

此诗前两联叙述过去与友交游的情景,末联以玉树、秋风为喻,抒发对世事沧桑、人生易逝的慨叹。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苍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