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竹林间绿笋竿,洞门白昼忽阴寒。
仙人解唤雷行雨,却与玄都洗石坛。
【注释】
丈溪:地名,位于今浙江余姚。萧同知孙经历:即萧遘,字同知,曾任萧县令。玄都:道家称天地万物的本源或至高无上的“道”为“玄”,这里指道教中的太微宫。石坛:道教祭坛,用石头堆砌而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宿丈溪道院喜赋和呈萧同知孙经历的诗。诗中描绘了洞门白昼忽阴寒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仙人解雷行雨、洗石坛的神奇想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幽雅。
第一句“风竹林间绿笋竿”,描绘了一幅竹林翠绿、竹笋挺拔的画面。诗人以风为引,以竹林为背景,生动地描绘出竹林中的竹笋挺拔向上的姿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二句“洞门白昼忽阴寒”,则转入了另一幅画面。诗人用“忽”字来表达时间的变化,突出了夜晚降临时洞门突然变冷的感觉。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既神秘又有趣,同时也暗示了即将发生的奇特事情。第三句“仙人解唤雷行雨”,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解释。诗人将仙人想象成能够召唤雷电的人,并认为仙人有能力在夜晚降下大雨,使洞门变得阴寒起来。这里的“解”字表明了仙人的能力,而“唤雷行雨”则描绘了仙人神奇的形象。最后一句“却与玄都洗石坛”,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诗人将仙人与道教中的太微宫联系起来,认为仙人有能力在夜晚洗涤石坛,使得洞门恢复明亮。这里的“却”字表示转折,意味着虽然仙人有能力改变洞门的景色,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继续洗涤石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幽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仙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神奇境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