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夜半吹短笛,呜咽角声长更微。
云雁绕空愁不下,清霜稍稍傍人飞。

【注释】

竹笛:用竹子做的乐器,形状像笛子。

仙人:指传说中的神仙。

夜半:半夜。

短笛:长笛的别称。

呜咽角声长更微:指笛音悠扬悲凉。呜咽,形容声音哀怨。长更微,指声音越来越微弱。

云雁绕空愁不下:指云中大雁在空中盘旋,好像在为人间忧愁。

清霜稍稍傍人飞:指天空中飘落的雪花轻轻飘落在人的身旁。

【赏析】

《竹笛》,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美景图,以仙人吹奏竹笛,云中大雁绕空而飞,地上清霜轻降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淡泊之情。整首诗意境清高,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首句“仙人夜半吹短笛”起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照耀下,仙人在夜半时分吹着竹笛。这一句通过描绘仙境中的仙人形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第二句“呜咽角声长更微”则进一步描绘了笛声的特点,它悠扬、悲凉,仿佛在诉说着仙人心中的忧愁。这种忧愁似乎来源于人间的纷扰,让人心生共鸣。

第三句“云雁绕空愁不下”,进一步描绘了云中大雁的形象。它们盘旋飞翔,似乎在为人间的忧愁而感到痛苦和不安。这里的“愁不下”既表现了大雁的形态特征,又传达了它们内心的感受。

第四句“清霜稍稍傍人飞”,则是对前三句景象的延续。清冷的霜花轻轻地降落在人间,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同时也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仙人吹奏竹笛、云中大雁绕空飞翔以及地上清霜轻轻降落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晚景色。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