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日暮雨凄凄,十里陂田五里泥。
一月离家归未得,桐花落尽子规啼。
【注释】
石鼓坑田舍:诗人在石鼓岭下住过,故称“石鼓坑”,此为隐居之所。石鼓坑:山岭名。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北。
松林日暮雨凄凄,十里陂田五里泥。
松林:指山中松树林。日暮雨凄凄:形容傍晚的山雨,淅淅沥沥不断。陂田:低洼的田地。
十里陂田五里泥:形容地势低洼,雨水积聚,泥泞难行。
一月离家归未得,桐花落尽子规啼。
桐花:一种落叶乔木,开黄白色小花。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催归。
【译文】
山雨潇潇,石鼓岭上松树林里天色已晚,雨声凄凉,远处的陂田被雨水浸得泥泞不堪。
从家里出来已经一个月了,却始终没有回家。桐花已经凋谢,子规鸟不停地叫着,好像在催促着我赶快回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前二句描绘出一幅山雨迷蒙的画面,使人感到幽静和寂寥;后两句则通过写自己久别家乡而不得归的情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以物传情,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
首句“松林”二字点题,表明这是在松林中的石鼓岭。接着写日暮雨霖,山雨如丝,淅淅沥沥地落在松林之上,显得十分凄清。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天气的阴郁,而且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压抑。
第二句进一步烘托出这种气氛。石鼓岭上的松树林郁郁葱葱,覆盖着整个山坡,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但此时正值傍晚时分,天又在下着雨,于是这片“绿海”便变成了“白浪”和“黑潮”。这里的“白浪”、“黑潮”都是比喻之词,形象地点出了雨势之急、地势之险。
第三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表现了主人公的心情。他离开家已经一个月了,可始终未能回家。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时刻都在想着家。如今看到桐花落尽、子规啼鸣的景象,更是勾起了他思乡之情。这里用“归未得”三个字概括了自己久别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桐花落尽、子规啼鸣,这些自然景色似乎都与主人公的心情息息相关。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他的心事,使他更加思念家乡。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无限愁苦。
这首诗通过对松林、石鼓岭、陂田等景物的描绘,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它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也具备了人的情感特征。这种写法不仅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而且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