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征客几时归,榆荚成钱草似衣。
政自羁愁无着处,马头忽见雉双飞。
茌平县
山东征客几时归,榆荚成钱草似衣。
政自羁愁无着处,马头忽见雉双飞。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山东,何时才能回到家乡?榆荚已变成钱币形状的草,就像一件衣物。
我内心的忧愁无处安放,突然在马头看见两只野鸡飞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与牵挂。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致和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传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情感。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山东征客几时归,榆荚成钱草似衣。
政自羁愁无着处,马头忽见雉双飞。
茌平县
山东征客几时归,榆荚成钱草似衣。
政自羁愁无着处,马头忽见雉双飞。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山东,何时才能回到家乡?榆荚已变成钱币形状的草,就像一件衣物。
我内心的忧愁无处安放,突然在马头看见两只野鸡飞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与牵挂。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致和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传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情感。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诗句 第一句:斯文今属斯人,天付东瀛教民。 - 注释: 斯文(指学问和才艺)现在属于这个人,上天赋予了他在东方传授文化教育的使命。 - 赏析: 这句表达了对某人学术或文化成就的高度认可,认为其具有将知识与智慧传播给世人,特别是东方地区人民的责任感。 第二句:化雨及时功倍,仁风载路治淳。 - 注释: 像春天的细雨及时滋润大地一样,此人所做的善举带来的益处是双倍的
曹仁宪谨荣寿 六言体 其一 闻说香山九老,高年聚会同堂。 自昔名□不朽,至今姓氏犹芳。 惟兹夫子嗣起,足与前人并良。 我辈称觞再拜,冈陵为诵一章。 译文: 听说那香山的九位老人,他们年纪都很大,聚在一起共度时光。 自古以来,他们的名声就不会消失,现在人们依然记得他们的姓名。 只有这个老人继承他们的精神,他足够与前人一样优秀。 我们都来敬酒再拜,为他们的功绩在墓地上吟诵一章节。 注释: 1.
诗句释义: 1. 华灯张筵促弦急,隔帘霜落风吹入。 - “华灯张筵”形容宴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 “促弦”指的是琴弦被急促的弹拨,声音更加响亮。 - “隔帘霜落”描绘了窗外霜气弥漫的景象,暗示季节为深秋或冬初。 - “风吹入”意味着冷风从帘外吹进室内,增添了几分清寒之意。 2. 琴中弹得乌夜啼,啼声夜寒高复低。 - “乌夜啼”是一种乐器名,这里指用琴弹奏出的类似鸟叫声的音乐。 -
祝船词 岸头击鼓人聚蚁,吉日挽船下江水。 新船龙行气势雄,头抢入水尾插空。 篙师跪拜祝船圣,牲纸前陈启神听。 沿江灵庙八十四,闻请齐来共欢庆。 五湖四海道路通,蛟蛇不逢无恶风。 大石低头小石卧,吕梁滟滪轻轻过。 吴粳蜀麻淮海鹾,大商满载黄金多。 年年早归谢神福,酒浇船头赛羊肉。 注释: 1. 岸头击鼓人聚蚁 - 在岸边敲打鼓声聚集人群。 2. 吉日挽船下江水 - 选择吉利的日子,把船只拖下水去。
诗句翻译: 荷叶黄,荷叶青,四月五月风日清。 译文:荷叶是黄色的,荷叶也是青色的,四月和五月的风和日光都是清澈的。 注释:黄,绿色,这里指的是荷叶的颜色。青,蓝色,这里指的是荷叶的颜色。四月和五月,通常指春季,风和日光都是清新的。 越湖女儿颜似玉,隔船窥郎心眼熟。 译文:越湖的女儿容貌像玉石一样美丽,隔着船看郎君,郎君的容貌早已熟悉。 注释:《越女歌》是一首描写越地美女的歌谣,越女即越地的女子
长相思 长相思,乃在青天之外,碧海之湄。 我欲见之望不极,侧身太息涕涟洏。 昔与君别者,驱车临路岐。 车尘向南起,回风吹灭之。 君行遥遥,邈不可持。 含悲蓄愤,郁其累累。 瞻彼出月,弦望有时。 乃靡朝夕,如渴如饥。 落叶飘飖宁返枝,东流之水无还期。 重华一去万里绝,湘江秋竹何离离。 宁为懊恼曲,莫奏长相思。 思长意远君不知,妾心所陈多苦辞。 注释: - 长相思:一种古代诗歌形式
【注释】 衣带岭: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朝辞桃源溪:早晨离开陶渊明的故乡桃花源。 暮宿衣带岭:傍晚住宿在衣带山的山下。 心同秋水净:心情像秋天的水一样清澄。 思与群山永:思念和群山永远在一起。 白云松际来:白云从松树间飘来。 日入鸡犬静:太阳落山时,鸡狗都安静了。 苔藓依古垣:苔藓附着在古老的城墙上。 薜萝罥深井:薜萝挂在深井里。 天清露气肃:天空清朗,天气寒冷。 衣袂忽已冷
九日胡孟浩携酒与客登官峰赋此 今日天气肃,我心舒且闲。 美人携碧酒,与客登青山。 矫首思八荒,意适忘险艰。 双流白日下,千室浮云间。 木叶露已黄,泉声亦潺潺。 时序忽若流,但伤游子颜。 鴥彼南飞翼,可望不可攀。 绵绵山下路,逝此何当还。 注释: 1. 今日天气肃:今天的天气晴朗而寒冷。 2. 我心舒且闲:我感到心情舒畅,悠闲自得。 3. 美人携碧酒:美人带着美酒。 4. 与客登青山
我们来分析题目“空城雀 其二”中的关键信息。 1. 关键词解析: “空城雀”:这可能指的是一种鸟类,因其在空城中飞翔而得此名。 “其二”:暗示这是诗的第二部分,或者是对第一部分的续写。 2. 逐句释义与诗句对应: 首句:“空城雀,飞且止。”描述了一只空城中的鸟,它正在飞行,然后又停下了。 次句:“林栖有匹巢有子。”描绘了这只鸟在树林中筑巢、养育后代的情景。 第三句:“分飞不知后生死
注释:空城雀,遭受网罗,翅膀折断头垂下来,憔悴得多了,不能高飞将怎么办。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只空城雀因被捕捉而失去自由、无法高飞的痛苦与无奈。通过“遭网罗”、“塌翼垂头”、“憔悴多”、“不能高飞”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空城雀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其命运的同情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价值和自由追求的思考
【注释】 东河道:指桐城县北边的一条水道。 客怀:旅人的情怀。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愁冰雪:形容旅途中天气寒冷。 三月:春季的三个月,这里指三月份。 柳芽:指柳树发芽了。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春天的旅途中遥望北方,看到桐城以北的河道上春意盎然。 “北上桐城日未斜”,写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地点。桐城位于安徽北部,是江淮平原上的一片丰饶之地,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注释】 ①自:从……开始。堰头:山间水塘口,即堰头坝。②溯(suī):逆流而上。③西上:向西行进,指沿黄河向西。④华山西碏山:位于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因有华岳庙而得名。⑤疏:这里指河床不深。⑥罾(zēng):渔具。⑦居人:居住的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行诗,作者由济南至河南一带,途中见闻所及,便成此记。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幅生动、明洁的田园风光图。首句写舟行始发。“自”与“从”同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原诗,从写作背景、思想内容、情感表达、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诗歌鉴赏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用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还要了解诗歌的常识,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一般运用法则,同时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诗歌,培养审美情趣。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最后组织语言作答。本题要求学生对“清明日所见”这首诗逐句释义,并分析其大意和主题思想。解答时要注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句的含义,注意词义的拓展与积累;还要注意理解诗眼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题一作《清明日与诸子登高》,写诗人在清明时节同儿子们登上了黄河的一座小岛,远眺荒原,所见景色是:“毵毵榆柳带烟萝,落日荒原狐兔多。” 第一句“毵毵榆柳带烟萝”,点出了地点和时间是清明之日的黄昏时分。“毵”,细长貌。“榆树”指杨柳。“柳”,指柳条。“萝”,即草名,蔓生植物。这一句描绘出一幅清幽的暮春风光图,榆树柳条袅袅娜娜地拂动着,上面还挂着几缕青烟
【注释】 高唐州:地名,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南。这里借指故乡。 三月:春季三个月。春光欲暮:春天快要结束了。 故园:故乡。回首:回顾;回望。 意兼悲:同时感到悲伤。 道傍:路边。杨柳:即柳树。心枯尽:内心已经枯死,形容极度伤感。 青青:青翠、茂盛的样子。到远枝:长到远处的树枝上。 赏析: 写诗人在旅途中见到杨柳,触发了对故乡的怀念。首句“三月春光欲暮时”,是说春天将尽,而诗人此时却身在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