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乎空山抱余琴,以来归兮吾将以弹。山之洼兮石之端,我其听之兮以写猗兰。
按余徽兮作复止,风冷冷兮触宫徵。泉之流兮云中漱,鸣玉兮声淙淙,忽幽咽以下怆兮匪丝匪桐。
啼秋猿之袅袅兮,下南飞之双鸿。山中之人兮不可遇,余徘徊兮中路。
九嶷蔚兮隔烟雾,我思南风兮噫其迟暮。

诗句释义:

吁嗟乎空山抱余琴,以来归兮吾将以弹。山之洼兮石之端,我其听之兮以写猗兰。

按余徽兮作复止,风冷冷兮触宫徵。泉之流兮云中漱,鸣玉兮声淙淙,忽幽咽以下是呜咽之声,凄怆而悲伤。非丝非桐,是秋猿和双鸿的鸣叫。

啼秋猿之袅袅兮,下南飞之双鸿。山中之人兮不可遇,余徘徊兮中路。

九嶷蔚兮隔烟雾,我思南风兮噫其迟暮。

注释:吁嗟(叹息):感叹词。空山:空旷的山。抱余琴:抱着我的琴。来归:归来。吾将以弹:我将弹奏。山之洼:山的凹处。石之端:石头的尖端。我其听之:我要聆听它。以写猗兰:用以抒发《猗兰操》的情怀。按余徽:弹奏时用手触摸琴弦。做复止:指弹奏时的节奏变化。宫徵:古代音乐的一种音调。泉之流:泉水流动的声音。云中漱:泉水在云雾中流淌。鸣玉:玉石相击的声音。声淙淙:声音如流水般连绵不断。忽幽咽以下怆兮匪丝匪桐:突然变得低沉哀怨,不是琴也不是筝的声音。鸣猿:猿猴的叫声。袅袅(miǎo):形容轻缓、柔美的样子。南飞之双鸿:南飞的大雁。山中之人:隐居在深山的人。不可遇:难以遇见。徘徊:犹豫不决地来回走动。九嶷(yí):山名,在今湖南。蔚(wèi):草木茂盛的样子。南风:指南方的风。噫(yì):叹息。迟暮:晚年,衰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幽静之美的诗,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图景,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吁嗟”、“按”等叹词开头,营造了一种深沉的意境。

首句“吁嗟乎空山抱余琴”,诗人以感叹的语气开始他的叙述,表现了他内心的感慨。他坐在空山之中,抱着他的琴,静静地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这一句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宁静、孤独的氛围。

诗人描述了他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的场景:“山之洼兮石之端,我其听之兮以写猗兰。”他坐在山间的凹处,听着石头的尖端发出的声音,以此抒发他的情感。这一句展现了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第三句“按余徽兮作复止,风冷冷兮触宫徵”,诗人继续描述他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的方式。他用手指轻轻触摸琴弦,感受那风冷冷的气息以及音乐的节奏变化。这一句展示了他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

诗人描述了泉水的声音:“泉之流兮云中漱,鸣玉兮声淙淙。”他听到泉水在云端中流淌的声音,听到玉石相击的声音,这让他感到心旷神怡。这一句展现了他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美好赞美。

诗人描述了秋天猿猴和大雁的叫声:“忽幽咽以下是呜咽之声,非丝非桐,是秋猿和双鸿的鸣叫。”他突然听到一声悠扬的悲鸣,原来是秋虫的呜咽之声,而不是琴或筝的音色。这一句展现了他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独特见解。

最后一句“啼秋猿之袅袅兮,下南飞之双鸿”,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他的心情。他看到秋猿在树上欢唱,看到南飞的大雁,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句展现了他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对人生独特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