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驱石至,十里接湖干。
雁鹜烟波渺,鱼龙夜水宽。
采菱歌进艇,对月坐持竿。
无限潇湘意,秋初露已寒。
【注释】
1.宝带桥:位于江苏吴江县,因形似玉带而得名。
2.何年驱石至:何时将巨石运到此处。
3.十里接湖干:十里长堤与湖水相连。
4.雁鹜烟波渺:大雁和野鸭在烟波浩渺之间飞翔。
5.鱼龙夜水宽:夜晚水里鱼虾游动的水面宽阔。
6.采菱歌进艇:采菱女的歌声响起进入小船。
7.对月坐持竿:对着皎洁的月亮坐在竹杆上钓鱼。
8.无限潇湘意:无尽的潇湘情怀。
9.秋初露已寒:秋天刚开始露水就已经冷了。
【赏析】
这是一幅吴江宝带桥的晚景图,诗人通过对桥、水、鸟、渔夫、采菱女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
首句“宝带桥在吴江”,直接点出了主题,宝带桥是诗人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他思念故乡的象征。“何年驱石至,十里接湖干”则描绘了宝带桥的美丽景象。“何年驱石至,十里接湖干”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宝带桥比作一条玉带,从何年何地将它驱赶到这里,一直延伸到湖畔,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雁鹜烟波渺,鱼龙夜水宽”则是对宝带桥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大雁和野鸭在烟波浩渺之间飞翔,鱼虾在夜晚水里游动,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接下来四句“采菱歌进艇,对月坐持竿”进一步描绘了采菱女和渔夫的生活情景。采菱女的歌声悠扬入耳,她们乘坐的小舟缓缓驶进湖中,与湖水融为一体,仿佛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渔夫们则在湖边坐着,手中持竿,等待着鱼儿上钩。这些画面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和美好。
最后两句“无限潇湘意,秋初露已寒”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诗人以秋初露水已经寒冷来形容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细腻,让人感到无比的凄美和哀伤。这两句诗既是对宝带桥美景的赞美,又是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表达,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基础。
这首诗通过描绘宝带桥的美景和渔民、采菱女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画面。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无尽眷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