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泪辞先陇,干名赴上都。
璧完初返赵,莼美又思吴。
马足非吾土,羊肠实畏途。
丛台空有恨,飞梦月同孤。

【注释】

再报满六首:指诗人在长安六年,有《奉和令狐相公酬薛侍御咏怀见赠》诗。先陇:指洛阳,诗人的故乡,这里借指京城。干名赴上都:指诗人应进士举时,曾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璧完初返赵:指诗人辞别洛阳后,第一次回故乡。莼美又思吴:指诗人辞别故乡后,再次离开洛阳到长安应试,思念故乡。马足非吾土:指诗人离开长安,踏上西行之路时,感到前途渺茫,好像马足不是生长的土地。羊肠实畏途:指诗人经过险峻的山路,心中充满恐惧,担心自己不能适应艰苦的路途。丛台空有恨,飞梦月同孤:指诗人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只能借助月亮寄托自己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二次从长安出发赴洛阳应试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和对仕途艰难险阻的恐惧心理。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富有韵味。

首句“拭泪辞先陇”写诗人辞别洛阳后第一次回到故乡的情景。诗人在洛阳应试期间,曾多次登临邙山,俯瞰黄河,感慨万端,因此当他终于回到了故乡时,不禁涕泪纵横,悲痛欲绝。次句“干名赴上都”,写诗人应进士举时,曾在长安应试,但屡试不中,只好离开京城,再度返回洛阳。这两句是概括性的叙述,但其中包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三、四句“璧完初返赵”“莼美又思吴”,则是具体描绘他离开洛阳后的情景。诗人在洛阳应试期间曾两次登上洛水岸边,观赏那如玉般洁白的明月,如今它又圆又亮了。诗人想到故乡吴地的水乡景色,莼菜的味道,就更加思念起自己久别的家乡。这两句诗写得十分细腻委婉,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表现得非常充分。

五、六句“马足非吾土,羊肠实畏途”,写诗人离开长安,踏上西行的道路时的心理感受。由于道路艰险曲折,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再加上离家日久,思乡之情愈加浓烈,因此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这两句诗虽然只是客观地描写了诗人当时的处境,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深沉而强烈的。诗人用“非吾土”、“畏途”等词语表达出来,使得整首诗显得更为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最后两句“丛台空有恨,飞梦月同孤”,是诗人登高远眺所发出的感慨。诗人站在高高的丛台上,望着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自己离开家乡后的种种经历,不禁感慨万分,仿佛只有这轮明亮的月亮才能陪伴着他度过孤独的时光。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仕途艰难险阻的恐惧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