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疑无地,宣风忽有亭。
云流当户白,山起傍檐青。
隐几看题勒,披襟豁性灵。
不须愁去暮,纤月起林坰。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其情感和意境,然后依据特定的格式作答即可。本诗的译文:在分宜道中停下车马小憩宣风亭避暑。怀疑无处可以消暑,忽然间发现有一座亭子。云彩流荡着飘洒门前,山峦耸起傍依檐边青翠欲滴。隐坐在几案前欣赏石碑上的题刻,敞开衣襟畅饮清风洗涤心灵。不必担忧夜晚将至,明亮的月亮升起于树林之外。
【答案】
示例一:
“疑”字用得好,写出了诗人对于避暑之地的急切心情。
译文:在分宜道中停下车马小憩宣风亭避暑。
赏析:诗人在炎热的夏天,急于寻找一个避暑的地方。“疑无地”,是说没有地方可去;“忽有亭”,是说忽然找到了一处。“疑”“忽”两词,把诗人急迫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示例二:
“当户”二字形象生动,表现出亭子的高大、宏伟。
译文:云彩流荡着飘洒门前,山峦耸起傍依檐边青翠欲滴。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亭子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之情。
示例三:
“披襟豁性灵”一句,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怡然自乐的境界。
译文:隐坐在几案前欣赏石碑上的题刻,敞开衣襟畅饮清风洗涤心灵。
赏析:诗人以“披襟”“豁性灵”来写自己在亭子里的感受,表明他已完全忘却世俗烦忧,达到了一种清静无为的境界。
示例四:
“纤月起林坰”句,点出时间,也渲染出一种宁静、幽美的景致。
译文:不必担心夜晚将至,明亮的月亮升起于树林之外。
赏析:诗人在结束全文的同时,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清幽、幽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