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犹全盛,君为痛哭书。
少年方志大,前席岂恩疏。
赋鵩悲时外,怀沙吊古馀。
行人多感慨,立马正踌躇。
过长沙询贾生故宅
汉道犹全盛,君为痛哭书。
少年方志大,前席岂恩疏。
赋鵩悲时外,怀沙吊古馀。
行人多感慨,立马正踌躇。
注释:过长沙访寻贾谊故居。汉室国运虽衰,但汉道尚存。你痛哭着写文章表达你的悲痛之情。少年时就志向远大,但后来因前席之谈而疏远。屈原曾借赋《哀郢》来表达他对楚国的忧思和对君王的忠诚,而我则是借《怀沙赋》来悼念楚国。路过的人大多有感慨之情,我则在马上犹豫不决。赏析:这是一首感伤时事、抒发感慨的诗。首二句点明题旨,“痛哭”、“痛哭”表明诗人悲痛之深,而“全盛”则说明汉室虽衰,但国力犹存,这为下文铺垫了气氛。三句“少年方志大,前席岂恩疏”,是说自己年轻时就立志报国,但当权者不能识拔贤才。诗人用典意指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一事。四句言少年时怀抱抱负,与前人不同,但后遭谗害,不得施展抱负。五句“赋鵩悲时外,怀沙吊古余”,是说自己作《哀郢》以表达对楚国的怀念之情。六、七两句承上启下,“怀沙”暗指南朝宋玉作《九辩》,诗人借用其典故,以表达对国家的忧患和思念。最后两句“行人多感慨,立马正踌躇”,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下的无奈和犹豫。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