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南浮日,临沅亦涉湘。
江山藉地胜,藻绘擅人长。
史述龙门隐,书窥禹穴藏。
蛮荒何所重,草木借名香。

【注】沅水、湘水在今湖南省。

“太史南浮日,临沅亦涉湘。”注释:太史指太史公司马迁,他南游至沅湘之间(沅、湘为湖南境内两条河),又渡过了湘江。

“江山藉地胜,藻绘擅人长。”注释:江山凭借其地理之便而显得更加优美,画工擅长于山水的描绘而名扬天下。

“史述龙门隐,书窥禹穴藏。”注释:史书记载着黄河龙门山一带的古迹,书中也涉及到禹王治水的事迹。

“蛮荒何所重,草木借名香。”注释:边远荒凉的地方,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东西;花草树木借助它们的香气来吸引行人。

赏析:“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这是其中第二十八首。诗人从自己游历的经历出发,抒写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语言质朴自然,清新明快,富有真情实感。

开头两句“太史南浮日,临沅亦涉湘”,点出诗人行踪。太史公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人。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司马相如被征为郎,后官至孝文园令。此诗中说的“南浮日”,应是指司马相如曾游历沅湘二水之间的事。《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说他曾作《子虚赋》、《上林赋》,描写楚国的山川物产,极尽铺张夸饰之能事,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者”。司马相如因献赋得罪,被免职回家。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这里泛指屈原,因为屈原曾在沅湘一带流放。

第三句“江山藉地胜”,意思是说江山依傍着大地而显得更为秀美。

“藻绘擅人长。”意思是说图画的技艺高超,擅长描摹人物形象的长处,所以人们就把它作为最好的装饰品。这里的藻绘,指的就是绘画。

接下来四句,诗人以史家、文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两股大河。

“史述龙门隐,书窥禹穴藏。”意思是说史书里记载了黄河在龙门山一带的一段古迹;书中也谈到了大禹治理洪水的事。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身在异乡,却也能从历史书籍中看到祖国山河的美好。

“蛮荒何所重,草木借名香。”意思是说偏僻荒凉的地方没什么可重视的;然而花草树木却借着它们的芬芳来招引行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首联交代了游踪,点出了题中的“沅湘”。次联承上启下,先由眼前所见的江山胜景引出历史上的名人遗迹,再由这些遗迹进一步引出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三联则由眼前的景物过渡到想象中的景色:一是由眼前所见的江山胜景联想到历史上的名人遗迹;二是由历史的遗迹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三是由身世遭遇再联系到眼前的景象。最后一句“草木借名香”,是全诗的结语,也是主旨所在。诗人把大自然与人类联系起来,通过写花草树木借它们的芳香来招引行人,进而比喻那些僻远荒凉之地,无足轻重;而那些草莽山林之中,却有着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这种比喻既新颖贴切,又耐人寻味,使人感到意味深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