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曲穿花此会难,深尊谁与罄交欢。
饮醇自昔知公瑾,命驾于今似吕安。
入夜霜高闻朔雁,一时星聚对南冠。
劝君且莫歌长铗,客里茱萸好共看。
【解析】
“秋夜杜工部凝香亭宴集时周太学兆通自吴下新至”:秋天的夜晚,杜工部的凝香亭里举行宴会,这时周太学兆通从江南新到。凝香亭,在长安西南曲江东北,唐人常于此地游宴赋诗。《杜阳杂俎》卷五云:“凝香亭,在曲江中。”杜有《凝香亭对月》诗:“万古惟高树,对月最关情。影落千丈水,光寒七尺冰。”可知此句即咏此景。
【答案】
①深尊谁与罄交欢:美酒盛满,无人与我共饮畅谈?
②入夜霜高闻朔雁,一时星聚对南冠:夜晚,霜气逼人,传来北地大雁南飞的声音;同时仰望星空,看见南斗六星。这里指诗人想到自己漂泊异乡,不能为国效力。
③劝君且莫歌长铗,客里茱萸好共看:请你暂且不要唱出《长铗篇》来,因为客居他乡,正好可以一起观赏茱萸。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与友人相聚于凝香亭而写。凝香亭在长安西南曲江之东北,是唐代文人雅士游宴赋诗之所多见,故杜甫有《凝香亭即事简秦东门十韵》《凝香亭侍宴简裴迪》等诗。此诗首二句点明时间和地点,后二句则写景抒情,最后两句则是以茱萸起兴,劝慰朋友,表达了诗人飘泊异乡、不得施展抱负的悲凉心情。
首联“秋夜”“杜工部”,点题。杜工部名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凝香亭,在长安西南曲江之东北,为唐代文人雅士游宴赋诗之地。
颔联“深樽”“交欢”,写宴饮情景。“交欢”犹言欢聚,意谓举杯痛饮,开怀畅叙。诗人以“谁与”发问,表现了与知己同饮之欢愉,亦暗寓了知音难觅的感慨。“自古”二句写饮酒。“公瑾”、“吕安”均为三国时期人物。鲁肃、吕蒙,都是孙权部下的重要将领。鲁肃为人宽厚,善于用人。孙权欲取荆州,鲁肃说:“非亮(吕蒙)不可!”吕蒙乃一介武夫,却能识拔人才,委以重任,足见其人过人之处。这两句用典,赞颂周太学“知公瑾”,“命驾于今似吕安”。
颈联“霜高”“星聚”,写赏景。“朔雁”指北方大雁,“南冠”借喻失节之人。诗人望见北来大雁,又联想到南方的南斗六星,遂产生归隐之情。
末联“长铗”、“茱萸”,用《战国策.齐策四》“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刺客列传》)的典故。“长铗”代指宝剑,“茱萸”指草药。诗人劝慰周太学不必吟咏那篇《长铗篇》,因为在羁旅之中,正好可以共同欣赏茱萸。
全诗语言明白流畅,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感情真挚深沉,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