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丰城傍玉壶,延津此日复停舻。
天边紫气疑明灭,波底玄灵讶有无。
佩自双钩莲锷敛,吹惟一吷斗文孤。
莫须神物终当化,珍重时看玉辘轳。
【译文】
曾经向丰城傍着玉壶,延津此日又停船。天边的紫气疑明灭,波底玄灵讶有无。佩自双钩莲锷敛,吹惟一吷斗文孤。莫须神物终当化,珍重时看玉辘轳。
注释:曾向丰城傍玉壶:曾经在丰城旁倚着玉壶(即酒器)。延津: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复停舻:又停着船(的桅杆)。天边紫气疑明灭:天空中仿佛有紫色的云气,时隐时现。波底玄灵讶有无:水中似乎有玄妙的神灵,使人感到疑惑(是真有还是假有)。佩自双钩莲锷敛:佩带的剑柄上有双钩,剑锋收敛。吹仅有一吷斗文孤:吹奏的乐器只有一只独奏。吷斗:一种乐器,形状像笛子。终当化:最终会变化成。珍重:珍惜、看重。时看玉辘轳:不时观看那玉石的车轮(辘轳是一种可以上下移动的装置,这里指玉制的车轮)。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拟人手法,将天上的星云比作人世间的神仙,将船上的帆缆比喻为天上的星辰。全诗意趣横生,构思巧妙别致。
前两句写诗人来到延津,停船待渡时所见到的景象。延津是一条大河,河水清澈,两岸青山绿树,风景十分秀丽。诗人登上船,看到船头挂着一对红色的风帆,上面画着两条龙,随风招展,十分美丽。诗人站在船头,眺望着远方,只见天空中的星星点点,好像天上的神仙正在过河。他不禁感叹道:“这真是天上的神仙也过河了呀!”
后两句写诗人对天上的神仙的想象。他看见天边的云彩时隐时现,好像神仙在变戏法一样。他看见水中仿佛有一个神灵在游动,使他感到十分惊奇。他猜想这个神灵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幻象。他猜测着,希望神仙能给他一个答案。他盼望着神仙能够显灵,让他看一看究竟有没有这样的神灵存在。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修辞手法,把天上的星星比作人间的神仙,使读者联想到那些神秘莫测的事物;把船上的帆缆比作天上的星辰,使读者联想到那些飘浮不定的现象;把天上的云和水中的鱼比作神仙的化身,使读者联想到那些虚无缥缈的存在。这些生动的比喻,使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同时也使诗歌更加具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