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渊源聚乐时,于今俎豆复同祠。
儒林有传归青史,异世无阶迩绛帷。
千载图书留故业,一时堂构践遗基。
同来宇下频瞻拜,共仰清高作训彝。

【诗句释义】

  1. 建朱文公祠:朱文公是朱熹的尊称,他曾任宰相,死后被追封为“文正公”,谥号“元晦”。此句意指建造一座供奉朱熹的祠堂。
  2. 师友渊源:指的是师生之间的渊源关系,即师生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和良好的关系。
  3. 于今俎豆复同祠:在今天,祭祀孔子的活动依然如故。俎豆(zǔdòu)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物品,这里用来比喻祭祀活动。
  4. 儒林有传归青史:儒林指的是儒家学者的集合地。青史是指记载历史的书籍,这里指儒家学者的事迹将被记录在史册上。
  5. 异世无阶迩绛帷:异世意为后世,没有机会靠近朱文公祠了。绛帷(jiǎngwéi)是古代的一种帷帐,这里指朱文公祠的大门。
  6. 千载图书留故业:千载意为漫长的时间,图书指书籍,故业意为过去的事业。这里意指这些书籍将永远保存下来,作为后代的财富。
  7. 一时堂构践遗基:一时意为当时,堂构(tánggòu)是建筑物的构造,践遗基意为继承前人的基业。这里意指当时的人们会继承朱文公祠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8. 同来宇下频瞻拜:同来表示一起到来,宇下指这个地方,频瞻拜意为多次敬礼、礼拜。这里意指大家都会来到这座朱文公祠进行敬礼和礼拜。
  9. 共仰清高作训彝:共仰表示共同尊敬,清高意为高尚、清纯,作训彝意为制定规范、指导。这里意指大家共同尊敬朱文公的高尚品德,并以此为准则。

【译文】
修建朱文公祠是为了纪念朱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政治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这座祠庙已经成为人们祭祀孔子的地方,继续传承着孔子的思想和精神。朱文公祠的建筑风格独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历史,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