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畔春光似洛阳,同来花下对花王。
锦如旧赐绯衣色,艳压重开绿野芳。
座上彩毫新制曲,尊前歌袂暗浮香。
更夸移植依琼树,不羡雕阑百宝装。
【注释】
海畔:泛指海滨,也泛指湖边、河边。
洛阳:古都,这里指洛阳牡丹花。
同来:一起到来。花下:指花丛之中。花王:即牡丹,因唐时以牡丹为国色,故称花王。
锦如:好像。
旧赐:指唐明皇赐给杨贵妃的红罗衣。
艳压:艳丽超过。
彩毫:彩色的笔。制曲:创作曲子。
尊前:酒宴之上。歌袂:指歌女的衣服,这里指舞袖。浮香:飘散着香气。
移植:将花卉从一地移至另一地。琼树:美玉般的树木,这里指牡丹花。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百宝装:装饰华丽的栏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赞美牡丹的同时,对陈孝廉的邀请和赏花活动表示谢意,抒发自己的心情。
“海畔春光似洛阳”,起句点题,表明诗人要写的是牡丹。“洛阳”,指洛阳牡丹,因为洛阳牡丹最为有名,所以人们常把洛阳与牡丹相提并论。“春光”二字,则写出了牡丹盛开的季节。这两句写景,既写出了牡丹花开的季节,又暗示出陈孝廉邀请他赏牡丹的时机,同时交代了诗人赏花的原因——观赏牡丹。
“同来花下对花王”,诗人来到牡丹花下,与陈孝廉一同欣赏。“对”字写出了诗人与陈孝廉赏花的情景。“花下”一句,说明他们赏的是牡丹花。牡丹花被誉为花中之王,因此诗人说“花王”。
“锦如旧赐绯衣色,艳压重开绿野芳。”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见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景的感受。“锦如”一句,用比喻,形容牡丹色彩鲜艳,如同皇帝赐给杨贵妃的红罗衣一样华丽。“艳压”一句,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牡丹的艳丽程度胜过其他的鲜花。“重开”一词,写出了牡丹花的繁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座上彩毫新制曲,尊前歌袂暗浮香。”这两句是描写赏花过程中的活动。“新制曲”一句,表现了陈孝廉请人创作歌曲来赞颂牡丹的场面。“歌袂”一词,形容歌声悠扬动听,同时也描绘了牡丹的美丽动人。“浮香”一词,既写出了花香四溢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此的赞美之情。
“更夸移植依琼树,不羡雕栏百宝装。”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牡丹的珍贵和美丽。“移植依琼树”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将牡丹比作美丽的树木,同时也表现了牡丹的高贵品质。“不羡雕栏百宝装”一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语。他感叹自己虽然有华美的建筑,却没有牡丹那么美丽。这两句既写出了牡丹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