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残山月耽玄静,听彻天风送步虚。
结客几能金比诺,傍禅堪证觉为如。
门留独客谁题凤,铗对狂歌岂羡鱼。
归去马卿仍四壁,箧中惟有异人书。

【注释】

宗振:诗人的朋友。莆田:今福建福州一带,古称“莆”。二首:指《送宗振归莆田》的两首七绝诗。结客:结交朋友。傍禅:旁听佛经。

【译文】

坐在山中静听天风,彻听空阔的佛声;交游四方结交朋友的人,谁又能像李白那样与道士比肩呢?

旁边听佛经旁听禅理,岂是羡慕那狂傲的鱼龙之辈?

回到家乡还是贫困潦倒,只有那些异人的书信相伴。

【赏析】

此为作者晚年在闽地所作诗篇中的第二首。前四句写送别友人归莆田的情景。

“坐残山月耽玄静”,说在月光皎洁、夜色宁静的山中,我独自坐着,沉浸在对佛家玄理的冥思冥想之中,不知不觉已过了深夜。“耽”字写出了诗人在静夜之中对佛教玄理的迷恋。这两句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在与友人分手之际,仍然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听彻天风送步虚”,说在山风呼啸中,听到从天而降的梵音,那是诵经者在诵念佛家的咒语,以超度众生的亡灵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送步虚”就是送亡魂的意思,这里用一个“彻”字来修饰“听”,使读者感到诗人听到了佛经的梵呗,也听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虔诚和对佛理的执着追求。

后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后的生活状态。“结客几能金比诺”,说诗人结交了不少朋友,但真正能够称得上是知己的又有几人呢?李白与高适、杜甫等人交往,都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而诗人自己虽然结交了不少朋友,但真正能称得上是知己的又有几个呢?这里的“比诺”指的是结交朋友时的互相许诺。诗人感叹道,结交朋友,谁能像我李白那样与道士比肩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无奈。

“傍禅堪证觉为如”,说旁听佛经旁听禅理的我,难道不如那位狂放不羁的鱼龙之辈吗?这里的“傍禅”指的是旁听佛经旁听禅理。“堪证觉为如”中的“堪”字表示能够胜任或可以,“觉为如”中的“觉”字表示觉悟、悟道,“如”字在这里表示正确、恰当。整句诗的意思是说,旁听佛经旁听禅理的自己,难道不如那位狂放不羁的鱼龙之辈吗?这里的“堪”字表示能够胜任或可以,“觉为如”中的“觉”字表示觉悟、悟道,“如”字在这里表示正确、恰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认同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之情。

“门留独客谁题凤”,说我的家门只留下一位客人(诗人),他是谁啊?这位客人(诗人)在门前题写了一首凤形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题凤”指的是题写了凤凰形状的诗句。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着吉祥、美好和高贵。这句诗通过描写诗人在门前题写凤形诗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那位客人(诗人)的敬仰之情。

“铗对狂歌岂羡鱼”,“铗”是古时候人们用来夹持食物的刀具,这里指代一种豪迈、豁达的性格。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面对那位客人(诗人),我怎能羡慕他狂放不羁的歌声呢?这里的“铗对狂歌”指的是面对那位客人(诗人)唱出的豪迈、豁达的歌曲。“岂羡鱼”中的“羡”字表示羡慕、向往,“鱼”字在这里表示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位客人(诗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结束语:“归去马卿仍四壁,箧中惟有异人书”。这里的“马卿”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扬雄,他曾经做过汉朝的大夫,后来隐居于四川成都。这里的“四壁”指的是四面墙壁,形容贫寒的居住环境。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回到家乡后,我依然是个穷困潦倒的人,只有那些异人的书信陪伴着我。这里的“异人书”指的是不同寻常的人所写书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诗人五十六岁时。当时诗人已退居故乡,过着闲居生活,所以这首诗是他晚年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