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西风梦不成,娉婷相见在春城。
欢场九锡传花瑞,隐语双文赠鸟名。
宝镜背悬交吐焰,索铃初护尽无声。
看多怕有香尘上,出浴依然媚晚晴。
扬州同诸公社集郑超宗影园即席咏黄牡丹十首
憔悴西风梦不成,娉婷相见在春城。
注释:形容黄牡丹在秋风中憔悴不堪,仿佛是在梦中也未曾实现的美丽景象。“娉婷”形容黄牡丹姿态优雅,如同美女般美丽动人。“春城”则是指春天的京城,暗示了牡丹盛开的地方是京城。欢场九锡传花瑞,隐语双文赠鸟名。
注释:“九锡”原指古代帝王赐给有功之臣的九种礼器,此处比喻黄牡丹的繁盛和珍贵。“传花瑞”意味着黄牡丹的花期很长,花朵不断,象征着吉祥和好运。“双文”指的是双关语或隐语,可能是诗人对黄牡丹的赞美之词。“赠鸟名”则可能是诗人将黄牡丹比作鸟类,寓意其生命力强、色彩艳丽。宝镜背悬交吐焰,索铃初护尽无声。
注释:“宝镜”指的是黄牡丹的花朵,它们像宝镜一样明亮而美丽。“交吐焰”形容黄牡丹花朵的颜色鲜艳,仿佛火焰一样绚烂夺目。“索铃”则是一种乐器,用来演奏美妙的音乐。“初护”表示黄牡丹刚刚开花,还没有完全绽放。“尽无声”则形容黄牡丹开放时的声音非常安静,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看多怕有香尘上,出浴依然媚晚晴。
注释:看到黄牡丹盛开时,生怕花瓣上的花粉落在身上,影响自己的形象。“出浴”则形象地描绘了黄牡丹刚从水中出来的样子。“媚晚晴”则意味着黄牡丹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娇媚动人,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黄牡丹的美丽与生机,通过对黄牡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象,如“九锡”、“双文”、“宝镜”、“索铃”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巧妙地将黄牡丹与宫廷中的宝物相比拟,赋予了它尊贵的地位。此外,诗中还通过描绘黄牡丹盛开时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