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罢霓裳曲,相逢月下还。
高情倚修竹,翠袖不胜寒。
【注释】:
《题竹梅便面》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组诗作品。这组七绝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舞罢霓裳曲,相逢月下还:此句意指在歌舞完毕之后,在月光之下与她相遇。
高情倚修竹,翠袖不胜寒:此句意指因为自己对月有感而心生幽怨,因此倚靠着修长的竹子;因为冷风吹来,使得衣袖都感到寒冷,所以无法承受。
【赏析】:
《题竹梅便面》,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组诗作品。这组七绝共有五首,此为其中的第三首。“舞罢霓裳曲,相逢月下还。”此句意为:在歌舞完毕之后,在月光之下与她相遇。“高情倚修竹”,此句意为:因为自己对月有感而心生幽怨,因此倚靠着修长的竹子。“翠袖不胜寒”,此句意为:冷风吹来,使得衣袖都感到寒冷,所以无法承受。
《题竹梅便面》全诗如下:
舞罢霓裳曲,相逢月下还。
高情倚修竹,翠袖不胜寒。
玉树后庭花,飘零君岂知?
一从恩宠绝,卧看千行书。
这首诗以写离恨为主,表达了一个被君王遗弃的女子的痛苦心情。
第一、二句写歌舞完毕之后,在月光之下与她相遇。“舞罢”,即歌舞结束。“霓裳曲”,是汉唐时宫廷里的一种舞蹈乐曲。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自创《霓裳羽衣曲》,其歌辞曰:“玉树后庭花”。后来人们就以“后庭”泛称歌舞场所。“相逢月下还”,写歌舞完毕之后,在月明如练的夜晚,又和她相遇了。“月下”,即明月之下。两句写出了她们的相遇是在月下歌舞完毕以后。
第三、四句写因月夜相逢而生出的幽怨之情。“高情”,是指一种高雅的感情。“倚修竹”,倚靠在修长的竹子上。这一句写她因怀思而倚靠在修长的竹林上,表现了她那种幽怨的心情。“翠袖不胜寒”,翠袖,指妇女的袖子。“不胜寒”,指衣袖因秋风的缘故变得十分寒冷。这句写她因怀思而生出了幽怨之情,因而倚靠在修竹上,而她的衣袖却因为秋风的缘故感到十分寒冷。
第五、六句写被君王抛弃后的痛苦心情。“玉树后庭花”,“玉树”代指美好的青年男子。《旧唐书·乐志》说:“后庭花者,陈后主作也,其歌本出西曲,梁武帝自制《采莲》、《丛桂》二曲。歌词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及陈氏被灭,太白据变其词而为‘玉树后庭花’。”这里用“玉树后庭花”来比喻所怀念的人。“飘零”,意思是飘落散乱。“君岂知”,意思是你难道知道吗?(君:指所怀念的人。岂:同“其”。)两句的意思是:自从被君王抛弃之后,她就飘零离散,你难道知道吗?这里用一个“岂”字,把被君王抛弃后的痛苦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写自从被君王抛弃以后,她就躺在床上,看着许多写给她的信。“恩宠绝”,恩宠断绝,指被君王抛弃。“千行书”,表示很多的信,这里用一个“行”字,表示信很多,而且很长。这句写她被君王抛弃以后痛苦的心情。
这首诗以写离恨为主,表达了一个被君王遗弃的女子的痛苦心情。全诗写得凄婉动人,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