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人风雨喜初收,千仞危台夏亦秋。
芳树远分孤屿色,丹崖晴照大江流。
欣逢谢傅登临兴,笑效卢生汗漫游。
更听玉箫吹夜月,依稀鸾鹤驻峰头。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登临聚仙台时所见美景的诗。下面逐句解读:
- 妒人风雨喜初收,千仞危台夏亦秋。
- “妒人”可能指的是某种自然现象或景色,但具体意义不明。“风雨喜初收”意味着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风雨之后,天气终于变得晴朗和宜人。
- “千仞危台”形容聚仙台非常高峻、险要。“夏亦秋”表示即使在盛夏时节,聚仙台也有秋天的景色,可能是因为高处的缘故,阳光较为柔和。
- 芳树远分孤屿色,丹崖晴照大江流。
- “芳树”可能指的是周围的树木,它们的颜色鲜艳,与远处的孤岛形成对比。
- “丹崖”是指红色的悬崖,可能是由于岩石中含有矿物质而呈现出红色。“晴照大江流”描述了晴空下长江水流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和平静的感觉。
- 欣逢谢傅登临兴,笑效卢生汗漫游。
- “谢傅”可能指的是谢安(字安石),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欣逢谢傅登临兴”表明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心情愉悦,仿佛遇到了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谢安一样。
- “笑效卢生汗漫游”中的“卢生”可能是指卢循,他也是东晋时期的人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效仿古人游览山水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 更听玉箫吹夜月,依稀鸾鹤驻峰头。
- “玉箫”是古代乐器中的一种,用玉石制成的管乐器,这里可能指代夜晚的月光。“更听玉箫吹夜月”描绘了一幅夜晚月光下吹奏玉箫的画面,给人一种静谧和浪漫的感觉。
- “依稀鸾鹤驻峰头”形容月亮和云彩在山峰之上若隐若现,如同鸾鹤停歇在峰顶一般。这里的“鸾鹤”象征着高洁和超脱,与前面的景物相映成趣。
赏析:
这首诗以登聚仙台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通过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之中。首句通过“妒人风雨喜初收”来表达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接着三句通过对山峦、树木和江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登临之际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过往历史的联想与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