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炼丹武夷顶,石洞千年松桧冷。
凭虚楼阁散虹光,积翠峰峦荡云影。
狂歌披发有金公,曾共方壶隐此中。
半夜龙神问丹诀,西风一鹤度辽东。
方壶爱此不得住,西入仙岩种琪树。
寻常一笔扫云烟,三十六峰在庭户。
鹅湖之水春茫茫,梅林独客又还乡。
壶中点染出小米,溪上嵯峨怀大王。
我昔曾陪幔亭宴,别来岁月如飞电。
王母青鸾夜不归,神君白马秋难见。
金蟾谷口久相期,铁笛岩前漫一吹。
锦浪芙蓉晴滉瀁,翠屏茅屋晚参差。
洞门铁锁苍苔静,芝草琅玕满幽径。
黄金大药鼎烟微,白木长镵山雪盛。
更约幽人把钓过,扁舟白发弄清波。
刘郎载酒题春雨,九曲桃花入梦多。
题程芳远所得方方壶写大王峰
魏王炼丹武夷顶,石洞千年松桧冷。
凭虚楼阁散虹光,积翠峰峦荡云影。
狂歌披发有金公,曾共方壶隐此中。
半夜龙神问丹诀,西风一鹤度辽东。
方壶爱此不得住,西入仙岩种琪树。
寻常一笔扫云烟,三十六峰在庭户。
鹅湖之水春茫茫,梅林独客又还乡。
壶中点染出小米,溪上嵯峨怀大王。
我昔曾陪幔亭宴,别来岁月如飞电。
王母青鸾夜不归,神君白马秋难见。
金蟾谷口久相期,铁笛岩前漫一吹。
锦浪芙蓉晴滉瀁,翠屏茅屋晚参差。
洞门铁锁苍苔静,芝草琅玕满幽径。
黄金大药鼎烟微,白木长镵山雪盛。
更约幽人把钓过,扁舟白发弄清波。
刘郎载酒题春雨,九曲桃花入梦多。
赏析:此诗为题画诗,是南宋诗人程垓于1935年所作。程垓字希圣,号斜川居士,江西丰城(今江西樟树)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这首诗通过描写武夷山大王峰的神奇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魏王炼丹武夷顶,石洞千年松桧冷”,描绘了魏王在武夷山顶炼丹的情景。魏王是一位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他在这里修炼丹药,希望通过修炼达到永恒的境界。而石洞中的松桧则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这里的松桧已经经历了千年的时光,依然保持着冷峻的气质,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颔联“凭虚楼阁散虹光,积翠峰峦荡云影”,进一步描绘了武夷山大王峰的壮丽景色。凭借虚无缥缈的楼阁,可以感受到彩虹的光芒;而积翠峰峦之上,云彩如同流水般荡漾。这些自然景观都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颈联“狂歌披发有金公,曾共方壶隐此中”,回忆了过去与朋友一起隐居在大王峰的日子。那时,他们披发狂歌,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而如今,那些曾经的朋友都已经离去,只留下这座山峰陪伴着他们。这种时光流转的感觉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尾联“王母青鸾夜不归,神君白马秋难见”以及“金蟾谷口久相期,铁笛岩前漫一吹”等诗句,进一步描绘了武夷山大王峰的神秘传说。王母娘娘骑着青鸾在夜晚不归,而神君也难以找到他的白马。而那些传说中的仙人、神兽们也在大王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些神话传说增添了武夷山大王峰的神秘色彩,让人们更加向往这片美丽的天地。
尾联“锦浪芙蓉晴滉瀁,翠屏茅屋晚参差”以及“洞门铁锁苍苔静,芝草琅玕满幽径”等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武夷山大王峰的自然美景。那如锦般的波浪、盛开的芙蓉、晴朗的天空、参差的茅屋以及满山遍野的芝草和琅玕都让人感到无比震撼。这些美景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尾联“黄金大药鼎烟微,白木长镵山雪盛”以及“更约幽人把钓过,扁舟白发弄清波”等句子,则表达了作者对武夷山大王峰的喜爱之情。这里有着珍贵的药材和丰富的资源,而作者也常常带着朋友来到这里享受钓鱼的乐趣。而在清澈的湖水中划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感受着宁静的氛围,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尾联“刘郎载酒题春雨,九曲桃花入梦多”则是以刘郎自比,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刘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在春天的雨中饮酒作诗,陶醉其中无法自拔。而自己也曾梦想着能够像刘郎一样拥有美好的生活。然而现实却总是不如人意,所以只能在梦中寻找那逝去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武夷山大王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