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江淮群盗起,克复至今烦王师。空令朝廷思猛将,复见官府徵健儿。
大江之南十数郡,残破无有完城池。五年杀气缠沧海,万里妖氛拥赤眉。
秋风萧萧吹鼓角,白日杳杳多旌旗。井邑正困军需急,京城却忧海运迟。
筑坛授钺竟虚设,血战更藉西南夷。此辈岂能真为国,劫掠何异盗贼为。
宵衣尚劳社稷计,汗马正聚风云期。鼎鱼穴蚁未足虑,赋敛不已民疮痍。
呜呼安得黄河水,清洗兵甲再见至元中统时。
【注释】
闻浙西贼退有感:听说浙西地区已经打败了贼寇。闻:知道、得知。浙西,指南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地区。有感,感慨。
江淮群盗起:江淮地区多次爆发盗贼起义。江淮,泛指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
克复至今烦王师:直到今天,这些盗贼之患才得平定,但朝廷仍然为军队的征调劳神。克复,平定。烦,使动用法,使……烦恼。克复,恢复。
空令朝廷思猛将:然而朝廷只能想到要派一些勇武的将领去平定这些叛乱。空令,白白地让……发生作用。
复见官府徵健儿:又见到官府征募健壮的年轻人去征战。
大江之南十数郡: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大江之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十数郡,十几个县。
残破无有完城池:到处是被战火焚烧破坏,没有完好的城池。残破,残损破碎,被破坏。
五年杀气缠沧海:连续五年战乱不断,海疆上弥漫着杀气。五年,指从元军入侵南宋以来的五年间。
万里妖氛拥赤眉:在万里之外也弥漫着妖氛。妖氛,迷信的人认为是一种不祥之气或邪恶之气。红眉,代指农民起义军。
秋风萧萧吹鼓角:秋风萧瑟,吹拂着战鼓和号角声。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白日杳杳多旌旗:白天阳光昏暗,到处飘扬着战旗。杳杳,形容天色暗淡,看不到光亮。
井邑正困军需急:那些城镇正在遭受战乱的困扰,军需急需解决。井邑,城镇。困,受困。军需,军队所需的物资。
京城却忧海运迟:朝廷却担心海上运输迟缓。却,反而。忧,担心。海运,指由海路运送军用物资。
筑坛授钺竟虚设:设立坛场授与兵权,结果都成了摆设,没有实际效用。筑坛,指在坛场举行授与兵权的仪式。授钺,授予兵权。
血战更藉西南夷:为了战争,还要倚重西南夷族的帮助。藉,倚仗。
此辈岂能真为国:这些人哪里能真正为国家效力?此辈,指西南夷族中的一些人。
劫掠何异盗贼为:抢劫掠夺和盗贼没什么两样,都是祸害百姓。劫掠,抢劫掠夺。为,做……事。
宵衣尚劳社稷计:夜以继日地操劳国家大事的计划。宵衣,形容勤于政事。
汗马正聚风云期:正聚集着英雄人物,准备成就一番事业。汗马,指在战场上驰骋的武士。
鼎鱼穴蚁未足虑:即使是像鼎鱼、穴蚁这样微不足道的小虫小蚁也不应过分担忧。这里比喻那些小官小人。
赋敛不已民疮痍:赋税征收不停,百姓痛苦不堪。赋敛,征收赋税。
呜呼安得黄河水:我不禁叹息啊,怎样才能得到黄河的水呢?呜呼,同“乌呼”,叹词。安得,怎能获得。
清洗兵甲再见至元中统时:希望清洗兵器盔甲,再次回到元朝中统年间。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的年号,中统是其年号之一。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于元成宗至元十六年(1279年)冬,作者当时任两浙盐运副使兼提举措置海运司事。诗人对南宋灭亡以后江淮一带连年不断的战争感到十分痛心。他看到东南沿海的战火纷起,而朝廷却不得不依赖西南夷族帮助作战,因而发出感慨:什么时候才能洗雪兵甲,重新统一中国?诗中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歌颂了英勇善战的英雄人物,另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横征暴敛的罪行。
首联先总写过去江淮地区的盗贼蜂起、连年不息;颔联点出如今虽然平定了叛乱,朝廷还为此伤神费力,并征募健儿;颈联承颔联而来,指出江南大地上到处都是残破不堪的城池;尾联则由眼前的战乱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乱,发出何时才能洗刷战争的哀怨。
此诗前六句叙事,后四句抒情。前六句叙述了从南宋灭亡到本诗写作时的近二十年间南方地区的连年战事。中间四句抒发了对当前战争的痛心疾首之情。后两句由当前的战乱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争,发出何时才能洗刷战争的感叹。通篇表达了对国家分裂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