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云山,望岭以南。
山有崔嵬,水有潺湲。
山高水长,邈不以源。
水流盘盘,山蹲桓桓。
五岭以南,广郡中蟠。
广风积顽,广氓积蛮,广习积奸。
风浇波漓,收挽之难。
识治良材,于也永叹。
虽则永叹,不一手援。
或一手援,弊积力难。
维彼顽风,耰锄之子。
释之耰锄,为民之巨。
嘬民骨膏,斫民骨髓。
纸棺尸民,炙我民腑。
翻手覆民,室民之宇。
渠脍渠炙,皆我民者。
公为民主,为民父母。
悯此民顽,有涕如雨。
维彼奸风,民之蚩蚩。
不教不悔,匪刑匪仪。
养之室穴,如鼠如鸱。
刑斯弗惭,礼斯弗知。
维肥甘之羞,惟身之肥。
臭丛蝇毬,肉丛蚊飞。
公斯涖斯,克振克夷。
克振克夷,莫之或知。
维彼蛮风,为民之祟。
出则民蛮,入则民帅。
戕我民良,丛我民瘁。
我民号天,有号如醉。

重赠

陟云山,望岭以南。

这首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登上高高的云山,远望岭以南的情景。这里的“陟云山”象征着诗人的志向和抱负,而“望岭以南”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山有崔嵬,水有潺湲。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山上的高大和山下的流水潺潺的景象。这两句分别用“崔嵬”和“潺湲”来形容山和水的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

山高水长,邈不以源。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山高水长,源远流长,无法追溯其源头。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类自然力量的尊重和赞美。

水流盘盘,山蹲桓桓。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与水的形态,水流曲折盘旋,山峰巍峨挺立。这样的描绘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五岭以南,广郡中蟠。

接下来的句子提到了五岭以南的广郡,这个地名可能指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某个重要城市或地区。诗人通过描述广郡的地理位置和规模,表达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赞赏。

广风积顽,广氓积蛮,广习积奸。

这里的“广风”、“广氓”和“广习”都是指广大地区的人民。诗人通过这些词汇表达了对广大人民深厚的感情和对他们性格特点的观察。他认为广风、广氓和广习都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品质,但同时也指出这些品质是难以根除的。

风浇波漓,收挽之难。

这句诗描述了风的作用使得波浪变得混乱,难以收拾。这里的“浇”字形象地表达了风对水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暗示了社会风气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诗人感叹收挽之难,表达了对改变不良社会风气的困难和决心。

识治良材,于也永叹。

诗人在这里提到了识别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性。他对此感到遗憾和叹息,表达了对人才流失的惋惜。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担忧和关注。

虽则永叹,不一手援。

尽管诗人对此深感遗憾,但他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来拯救这些优秀人才。他选择了保持沉默,不直接介入解决问题。这表明了诗人的无奈和无力感。

或一手援,弊积力难。

诗人提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即直接出手帮助这些优秀人才。然而,他也意识到这一行动将会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这表明了诗人对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难度有着清晰的认识。

维彼顽风,耰锄之子。

这里提到的“维彼顽风”可能是指恶劣的社会风气或政治腐败。诗人将这种风气视为“耰锄之子”,即由愚陋之人所生,强调了这种风气的非正义性和社会危害性。

释之耰锄,为民之巨。

诗人提出要解除这种不良风气,将其视为“为民之巨”。这里的“为民之巨”意味着这种风气对社会的危害巨大,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嘬民骨膏,斫民骨髓。

这句诗描述了不良风气对人民的摧残和伤害。它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在不良风气影响下所遭受的痛苦和苦难。

纸棺尸民,炙我民腑。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人民在不良风气影响下的生活状况。他们如同被烧焦的纸棺和尸体一般,生活在痛苦之中。这反映了人民在不良风气面前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困境。

翻手覆民,室民之宇。

这句诗描述了统治者或领导人的言行举止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左右民众的命运,甚至颠覆社会秩序。

渠脍渠炙,皆我民者。

诗人用“渠脍渠炙”来形容民众在统治者手中受到的伤害和剥削。这里的动词“脍”和“炙”形象地表达了食物被切割和烤熟的过程,暗示了民众在统治者手中受到的严重压迫和剥削。

公为民主,为民父母。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期望和要求。他希望统治者能以民为本,关心民生福祉,成为人民的领导者和服务者。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统治者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期待。

悯此民顽,有涕如雨。

诗人在这句诗中表达了对于人民愚昧和麻木状态的同情和怜悯。他为他们的处境感到悲伤和难过,泪水像雨一样流淌。这体现了诗人对于民众苦难的关注和同情。

维彼奸风,民之蚩蚩。

这里的“维彼奸风”可能是指邪恶的政治风气或腐败现象。诗人将其形容为“民之蚩蚩”,即人民愚昧无知、盲目崇拜的状态。这揭示了社会风气对人民的负面影响和腐蚀作用。

不教不悔,匪刑匪仪。

这句诗强调了统治者在对待民众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正确方式。它表达了一种理念,即统治者应该通过教育和引导来改善民众,而不是仅仅依赖惩罚和压迫。这是对于道德和政治领导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追求。

养之室穴,如鼠如鸱。

诗人用“养之室穴”来形容人民生活贫困和简陋的环境。他们如同老鼠和老鹰一般,生活在狭小和阴暗的空间里。这里的“室穴”形象地表达了人民生活的艰难和困顿状态。

刑斯弗惭,礼斯弗知。

这句诗表达了统治者在实施刑罚时缺乏良知和道德判断。他们面对罪行时无动于衷,不感到愧疚或内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对错和善恶。这揭示了统治者在道德上的缺失和失职状态。

维肥甘之羞,惟身之肥。

诗人用“维肥甘之羞”来形容统治者享受物质财富和享受美食时的虚荣心和满足感。这里的“肥”字形象地表达了统治者因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肥胖的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统治者沉迷于物质享乐行为的批评和讽刺。

臭丛蝇毬,肉丛蚊飞。

这句诗描绘了统治者周围的环境充满了臭味和苍蝇、蚊子等虫子的飞舞。这些昆虫的存在象征着统治者身边的腐败和堕落现象。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和道德沦丧现象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公斯涖斯,克振克夷。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统治者的期望和要求。他希望统治者能够亲自到场处理政事,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为国家和民众带来稳定和发展。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统治者应有责任和担当的期待。

克振克夷,莫之或知。

诗人用“克振克夷”来形容统治者治理国家时能够克服困难、恢复秩序的状态。这里的“克”字表示能力、才能的意思,表达了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展现出的强大能力和智慧。然而,这种能力是无人知晓的,没有人能够察觉或理解统治者的用心和付出。这揭示了统治者深藏于幕后的努力和付出。

维彼蛮风,为民之祟。

这里的“维彼蛮风”可能是指野蛮的政治风气或暴力现象。诗人将其形容为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祸害。这里的“蛮风”形象地表达了政治混乱和暴力肆虐的状态,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困扰和痛苦。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统治者滥用权力和暴力行为的谴责和反对。

出则民蛮,入则民帅。

这句诗描述了统治者在处理政事时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当统治者外出时,他们可能会显得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然而当他们回归私室时,却变得温顺、顺从于他人。这里的“民帅”可能指代那些跟随统治者的人或势力。这种矛盾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统治者的虚伪和两面派作风。

戕我民良,丛我民瘁。

诗人用“戕我民良”来形容统治者对人民善良品质的摧残和破坏。这里的“良”字表达了善良、纯洁的意思,暗示了统治者对人民美好品质的破坏和摧毁。同时,“丛我民瘁”则表达了统治者对人民身心健康的伤害和疲惫不堪的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统治者滥用权力、损害人民利益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