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执法官,新持宪节出朝端。
三竿晓日辞龙衮,一路寒霜肃豸冠。
腊尽蓟门云树暮,春回秦陇士民欢。
谁云司臬当严峻,未必鹰鹯胜凤鸾。
【诗句释义与译文】送宪副周宗荣之陕西
二十年来执法官,新持宪节出朝端。
三竿晓日辞龙衮,一路寒霜肃豸冠。
腊尽蓟门云树暮,春回秦陇士民欢。
谁云司臬当严峻,未必鹰鹯胜凤鸾。
注释:
宪副:官名,御史中丞的副职。
二十年来执法官:意思是在任执法官已经二十多年了。
新持宪节出朝端:意思是刚刚执掌宪节(即执法官)就从朝廷出发。
三竿:三个上午。
辞龙衮:告别龙袍。
豸冠:獬豸(jiě zhì)冠,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
腊尽:腊月结束。
蓟门:古地名,今北京地区,这里泛指京城。
云树暮:傍晚的云和树木。
春回:春天到来。
司臬:掌管刑狱的官吏。
严:严峻,严厉。
严峻胜:严峻超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首句“二十年来执法官,新持宪节出朝端。”回顾了诗人在执法官的位置上已经度过的二十年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刚刚得到新的任务、即将开始新的工作。这句话既回顾了过去,也预示着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第二句“三竿晓日辞龙衮,一路寒霜肃豸冠。”描述了诗人告别龙袍的情景以及一路上的严寒。这句诗既描绘了离别时的寒冷天气,也表达了诗人即将开始新工作的庄重感。这里的“三竿”指的是上午三个小时,而“寒霜”则形容了天气的严寒。
第三句“腊尽蓟门云树暮,春回秦陇士民欢。”描绘了腊月结束,京城(蓟门)的云树已经黄昏,春天已经回到秦陇(秦地,指陕西一带)大地,那里的士民正在欢欣鼓舞。这句诗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以及人们的喜悦之情。这里的“秦陇”指的是陕西一带,而“士民欢”则表达了当地民众的快乐和期待。
第四句“谁云司臬当严峻,未必鹰鹯胜凤鸾。”则是对前一句的反驳和质疑。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示自己并不认为司臬(掌管刑狱的官吏)就应该严苛无情,相反,他认为应该更加温和、公正。这里的“鹰鹯”(yīng shān)和“凤鸾”(fèng lún)都是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品质。诗人认为,虽然鹰鹯(比喻严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比凤鸾(比喻美好)更有力量,但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他主张应当追求公正、平和的态度。
这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诗人还通过反问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