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疏凿势峥嵘,骇浪奔湍吼怒鲸。
峭石江心排剑戟,狂风眼底碎瑶琼。
萦行好是回波浪,震荡时惊拔树声。
君去推蓬应有感,不妨于此濯尘缨。
吕梁观澜送张副郎
吕梁疏凿势峥嵘,骇浪奔湍吼怒鲸。
峭石江心排剑戟,狂风眼底碎瑶琼。
萦行好是回波浪,震荡时惊拔树声。
君去推蓬应有感,不妨于此濯尘缨。
注释:
吕梁:吕梁山,在今山西省临县西南,黄河上源。
观澜:指观看河水波澜。
张副郎:即张仲举,诗人的朋友。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鲸:鲸鱼,这里指波涛。
剑戟:剑和盾牌,这里比喻险峻的岸壁。
瑶琼:美玉。
萦行:曲折的水流。
推蓬:比喻远行。
有感:有所触动。
赏析:
《吕梁观澜送张仲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前四句描写吕梁山的景色,后四句写张仲举远行时的所见所感。全诗意境开阔,想象丰富,语言豪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
首联“吕梁疏凿势峥嵘,骇浪奔湍吼怒鲸”,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山势高峻、河势奔腾,如同一头怒吼的巨鲸在咆哮。这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壮阔,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
颔联“峭石江心排剑戟,狂风眼底碎瑶琼”,则进一步描绘了吕梁山的险峻和激荡的河水。山石像利剑一样排列在江心,狂风席卷之下,水面仿佛被美玉打碎。这两句通过对山石和水流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吕梁山的险恶和气势磅礴。
颈联“萦行好是回波浪,震荡时惊拔树声”,则是对张仲举远行路上所见景色的生动描绘。水流曲折回旋,激起阵阵波浪,时而震荡着发出树木断裂的声音。这既反映了张仲举旅途中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关注和担忧。
尾联“君去推蓬应有感,不妨于此濯尘缨”,则抒发了作者对张仲举离去的感受。他可能会因为离别而感到伤感,但也可以借此洗去身上的尘埃,重新出发。这既是对张仲举的鼓励,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宣泄。
整首诗通过描绘吕梁山的壮丽景色和张仲举远行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浪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