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牍通名姓,儒冠十九年。
自非劳剪拂,何得借云烟。
百里沿河润,穷途剩研田。
报施待来世,今日亦徒然。
诗句释义与译文:
秋日泛海赴奠何师相
注释: “秋日泛海”指秋天时乘船出海,“赴奠何师相”是指去参加一个名为何师相的人的葬礼。
译文: 我秋天时乘船出航,前往参加何师相的葬礼。
荐牍通名姓,儒冠十九年
注释: “荐牍”即推荐信或书信。“通名姓”指的是通知对方自己的姓名。“儒冠”通常指代读书人或者学者的装束。“十九年”表示时间长度。
译文: 我通过书信通报了名字,已经从事学问工作十九年了。
自非劳剪拂,何得借云烟
注释: “剪拂”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整理和梳理。“云烟”常用来形容飘渺或不可捉摸的事物。
译文: 如果不是辛苦地剪除纷扰,怎能得到如此飘渺如烟的生活呢?
百里沿河润,穷途剩研田
注释: “百里”指非常远的地方。“沿河”意味着沿着河流。“润”可以解释为滋养或丰富,而“穷途”则意指绝境或困境。“研田”可能是某种耕地或田地。
译文: 在遥远的百里之外,沿着河流生活得到了滋润,在穷途末路时只剩下耕种农田作为生计。
报施待来世,今日亦徒然
注释: “报施”意为报答和施舍。“来世”意味着未来或来生。“徒然”表示徒劳无益。
译文: 为了报答和施舍,等待来世,今天的付出也是徒劳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的经历和感悟。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感慨。通过对秋天、海洋、死亡等意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和宇宙浩渺的认识。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