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卧淮阳阁,今屯邺下兵。
经时求壮士,忧国听边声。
马踏长楸道,旗翻细柳营。
黄须少年子,仗剑迟功成。
【注释】万举(1027-1096),字彦通,北宋时人。赵宪,即赵鼎(1085—1147年),南宋初年宰相。
【赏析】《寄赵宪副万举》是北宋诗人万俟禼(wànqí)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凝炼、含蓄,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旧卧淮阳阁,今屯邺下兵。”交代了诗人的籍贯和当前的身份。淮阳阁,位于河南商丘县,为宋代名胜之一,诗人曾在这里居住过。万俟禼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曾任开封府推官。后因得罪秦桧被贬谪到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洛市)任团练使,不久又被调往燕山府任防御使。在万俟禼的一生中,他曾经多次担任地方长官。
第二句“经时求壮士,忧国听边声。”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经过多年的战乱,国家的形势已经越来越危急。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宁,必须选拔出一批有勇有谋的人才来治理国家。因此,诗人一直在寻找有才华的将领,以期待他们的出现。
第三句“马踏长楸道,旗翻细柳营。”诗人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在古代,长楸道和细柳营都是重要的军事防线。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思考。他认为战争不仅会给人民带来痛苦,还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诗人希望战争能够得到避免,让国家能够和平安宁地发展下去。
第四句“黄须少年子,仗剑迟功成。”诗人通过描绘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将领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赞美之情。这位青年将领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他有着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质。诗人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能够让国家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凝炼、含蓄,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