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嶂云仍惨,孤村鸟亦稀。
共嗟经铁马,谁复守柴扉。
战地生寒色,征旗乱夕晖。
还思汉飞将,逐北过金微。

【注释】

秋日:秋天。即事:记述事物。五首:指五首诗。叠嶂:重山。惨:凄清的样子。孤村:荒凉的村庄。鸟亦稀:鸟儿也不多。经:经过。铁马:代指战争。谁复守柴扉:谁又来守护柴门。柴门,用柴草等编成的门。征旗乱夕晖:战旗在夕阳下乱舞。征旗,古代军中用以鼓舞士气的旗帜,这里指军队。金微:地名。汉武帝时曾派李广利出使西域,曾至今新疆境。

【译文】

层峦叠嶂中云雾缭绕依然惨淡,荒凉的村庄鸟声稀少。

同叹当年征战铁骑驰骋疆场,如今又有谁还守护着柴门?

战地生寒色,征旗乱夕晖。

还思汉飞将,逐北过金微。

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的诗篇。前四句写景,以“叠嶂云仍惨”总领全诗;后四句写人,以“共嗟经铁马”“谁复守柴扉”总领前四句。这组诗从景物入手,由景及人,层层深入,写出了诗人对边关战事的关切以及对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

第一、二句,诗人首先勾勒出了一幅苍茫雄浑的边地秋景图:群峰耸立,云雾缠绕,山峦重叠,气象万千,给人以一种空蒙而苍凉的感觉。这两句既点题,又兼包其余。“叠嶂”,指的是重重叠叠的山峰。“惨”字,写出了群山之高峻、云之浓密。“孤村”,则是指那些偏僻的小村庄。“稀”字,则形容了村落的寥落,给人一种空旷寂寞之感。诗人之所以要描写这些景色,是因为在这苍茫的景色之中,隐藏着诗人心中的一个重大主题——那就是战争。

三、四句紧承上句而来,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如今连飞鸟也很少光顾这些孤寂的村落,可见战事之惨烈,生活之艰苦。这里的“鸟亦稀”,既照应开头的“叠嶂云仍惨”,“孤村”也与“云”相呼应,为下文铺垫了气氛。而“谁复守柴扉”,则是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心中所怀忧国忧民情怀的自然流露。这两句诗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却非常丰富,既有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同情,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更有着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是复杂而深刻的,它既包含了诗人个人的悲愤与痛苦,也反映了整个民族对于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写边关战士的生活。前一句“战地生寒色”,既是实写边关上的寒冷天气,也可以理解为暗喻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与伤害。而后一句“征旗乱夕晖”,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挥舞着旌旗的情景。这两句诗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丰富而深沉的,既有对战争的厌恶与反感,也有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与崇敬。

最后两句,诗人又回到了对边关战事的关注上。“还思汉飞将”,这里的“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利,因为他曾随汉武帝出征匈奴,有“飞将军”之称。诗人在这里借指那些守卫边疆的将士们。“逐北过金微”,则是说那些将士们勇猛善战,常常能在战场上打败敌人,最终凯旋而归。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与崇敬,也体现了他对战争胜利的喜悦与欢欣。

这组诗通过对边关风光和战士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它既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歌颂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