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门前杨柳新,一樽同此驻征轮。
西山物候仍馀雪,南国芳菲更有春。
楚棹正逢归塞雁,淮云遥送渡江人。
他时陶令应相忆,不待秋霜下绿蘋。
天宁寺同章景南李于鳞王元美饯别李伯承还宰新喻得春字
野寺门前杨柳新,一樽同此驻征轮。
西山物候仍馀雪,南国芳菲更有春。
楚棹正逢归塞雁,淮云遥送渡江人。
他时陶令应相忆,不待秋霜下绿蘋。
注释:
- 野寺门前杨柳新:野寺指的是郊外的寺庙,门前的杨柳树刚刚发芽,显得非常新鲜。
- 一樽同此驻征轮:一起饮酒,停泊在征车的旁边。
- 西山物候仍馀雪:西山的物候仍然是冬天的景象,有雪。
- 南国芳菲更有春:南方的春天已经来临,万物复苏。
- 楚棹正逢归塞雁:楚国的船桨正好赶上了返回边塞的雁群。
- 淮云遥送渡江人:远处的天空中,云彩像淮河的河水一样流动,仿佛在送行过江的人。
- 他时陶令应相忆:将来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起我陶渊明。
- 不待秋霜下绿蘋:秋天的霜冻也不会让绿苹结上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章景南、李于鳞、王元美等人在天宁寺聚会,共同为李伯承饯别。诗人以“天宁寺同章景南李于鳞王元美饯别李伯承还宰新喻得春字”为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同时,诗人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友情的理解,认为友情如同自然界中的草木,需要用心去呵护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