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中原惬壮游,试看形胜旧皇州。
秣陵山抱连天起,扬子波平荡日流。
亲友寄书通蜀舸,朝廷息战佩吴钩。
凤凰台上仍相约,共赋江南万里秋。
张㠠山廉宪晋阳以书见招因擢南京都宪不果行赋此寄意
【注释】:
张㠠,即张咏,字复甫。
廉宪,即李沆,字太初。
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因”为“因此、就”。
“擢”,提升。
【译文】
路出中原,惬壮游;试看形胜旧皇州。
秣陵山抱连天起,扬子波平荡日流。
亲友寄书通蜀舸,朝廷息战佩吴钩。
凤凰台上仍相约,共赋江南万里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召入京,应诏入京而作的一首抒情诗。
首句“路出中原惬壮游”,写诗人由晋阳出发时的心情。“路出”指从晋阳出发;“中原”即黄河中游地区,古时候称黄河流域为中国;“惬壮游”意为舒畅地游览,写出了诗人对此次出游的喜悦。
次句“试看形胜旧皇州”,写诗人到达洛阳后看到的景色。“形胜”指地势雄伟险要的地方,这里指洛阳;“旧皇州”即旧都洛阳,洛阳在唐代被称为“神都”,有“东都”、“西都”、“南都”、“北都”之称,其中“神都”最著名。这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洛阳的印象,也表达了他对故都的怀念。
三、四句“秣陵山抱连天起, 扬子波平荡日流。”写诗人在扬州看到的景象。“秣陵山”即金陵山,在今江苏南京市;“扬子波”指长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扬州看到的美景,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六句“亲友寄书通蜀舸, 朝廷息战佩吴钩。”写诗人在扬州与亲友们相聚的情景。“亲友”指朋友和亲人;“蜀舸”指四川产的船;“吴钩”指吴地出产的宝剑。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亲友团聚的欢乐,也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注。
最后两句“凤凰台上仍相约, 共赋江南万里秋。”写诗人与亲友们在凤凰台上约定再会,共同度过这个秋天。“凤凰台”指凤凰山的台观,在今江苏镇江附近;“相约”指和朋友约定再会的意思;“赋”是诗词的一种体裁。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