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报襄阳使者过,归鸿雪后度关河。
遥知游宦惊时序,不惜缄书到薜萝。
日出汉江春气远,云连楚树晓阴多。
岘山谁与同临眺,羊祐碑前一浩歌。
【注释】
襄阳,今属湖北。使者,指朝廷派遣的使者。归鸿,指南来的大雁。雪后,指冬末。关河,指黄河。薛萝,薜荔草,一种蔓生植物。日出,指早晨。汉江,即汉水,源出陕西省宝鸡市东秦岭北麓,流经襄阳至武汉入长江。楚树,指楚国地域上的树木。岘山,在湖北襄阳西南。羊祜碑,即《晋书·羊祜传》所载,歌颂羊祜政绩的石碑。浩歌,大声唱歌。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在襄阳任上时写给友人的诗。襄阳是唐代著名的风景胜地,又是古襄阳郡治所在地。这首诗就是诗人对友人在襄阳任上的生活和心情的问候与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其美好前途的祝愿。
第一句“昨报襄阳使者过”,点明诗题中的“见寄”。这里用一个问句开头:“昨”字一提,便显得亲切而有力;“报”字一提,则又显得恳切有情。“襄阳使者”,指从京城长安来襄阳的使臣。“过”字,说明使者已经到达襄阳。“归鸿”句,写雁群由北方飞回南方的情景。“归鸿”二句,承上启下:“遥知游宦惊时序”,说明诗人因友人的离京任职而感到吃惊;“不惜缄书到薜萝”,说明诗人因友人的远游而感到可惜,甚至不惜以书信相赠。这二句是说:我听说您刚被任命为襄阳县令,所以感到吃惊。我因为您要离开京城去远方上任,所以感到可惜,还特意为您写下了这封信。
第二句“日出汉江春气远”,写襄阳的春天景色。“日出”,指朝阳初升。“春气”,指春天的气息。这句的意思是:清晨阳光照射在汉水中面,使汉江两岸弥漫了春天的气息,远远地可以闻到。“云连楚树晓阴多”,写襄阳城外的景色。“云连”两句,写楚山一带,山高云密,遮天蔽日。“楚树”句,意思是晨霭弥漫在楚山上,树木苍翠欲滴。“晓阴”二句,意思是黎明的曙光映照着楚山,云霞缭绕,绿意盎然。这两句是说:楚山一带笼罩着一层浓重的云烟,早晨的山色十分幽暗迷蒙。
第三、四句,写自己登临岘山眺望襄阳城景。“岘首”,“岘山”,都是指襄阳城西的一座小山。“谁与同”,即“谁与共”、“谁与同登”的意思。“羊祜碑”,指羊祜的石碑,刻有他为襄阳作的碑文。“羊祜碑前”,就是羊祜碑所在的庙宇前。“一浩歌”,就是高声歌唱,放声长啸。这两句是说:岘首山上,谁能够和我共同登上这座小山,一起观赏襄阳城的风光呢?羊祜碑前,我要放声歌唱。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襄阳县令期间,通过描写襄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他的美好祝愿。全诗风格雄浑壮阔,意境开阔宏远,感情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