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庭驯鸽傍谁飞,云锁山房何日归。
帝里宁教淹锡杖,京尘犹恐上缁衣。
路通三晋音书杳,雨隔诸天钟磬微。
却忆少林风雪夜,一灯相对话禅机。
寄镇性禅师
草庭驯鸽傍谁飞,云锁山房何日归。
帝里宁教淹锡杖,京尘犹恐上缁衣。
路通三晋音书杳,雨隔诸天钟磬微。
却忆少林风雪夜,一灯相对话禅机。
注释:
- 驯鸽:指驯养的鸽子。
- 云锁:云雾笼罩,形容山房被云雾遮蔽。
- 帝里: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 淹锡杖:指僧人长时间留在寺庙里。
- 京尘:指京城中的尘埃。
- 三晋:指山西、河北、山东一带,这里借指京城地区。
- 诸天:指佛教中的天神们。
- 风雪夜:指一个寒冷的夜晚,僧人在少林寺中修炼时的情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草庭驯鸽傍谁飞,云锁山房何日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庭院里的驯鸽自由飞翔,而山房里云雾缭绕,仿佛被云雾所包围。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为后文的离别之情作了铺垫。
颔联“帝里宁教淹锡杖,京尘犹恐上缁衣。”则转入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诗人担心友人在繁忙的宫廷生活中会耽误修行,甚至害怕京城中的尘埃沾染到他的僧衣上。这一转折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佛法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脱。
颈联“路通三晋音书杳,雨隔诸天钟磬微。”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在京城中的生活状态。诗人想象着友人在通往三晋(山西、河北、山东)的路途上,音信难寻;而在京城里,雨雾弥漫,钟声微弱,更增添了一份寂寥之感。这一联通过对友人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牵挂。
尾联“却忆少林风雪夜,一灯相对话禅机。”则回到了诗人与友人相会的场景。诗人回忆起那个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夜晚,与友人一起点起一灯,交流佛学心得。这一联既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也表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共同追求佛学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超然态度和对心灵净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