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遥望白云屯,九老行藏未定论。
为客自知生事懒,感时谁更壮心存。
河桥寒色分千里,野寺斜阳共一樽。
黄鸟鸣春向何处,美人相忆采芳荪。

【注释】

香山:即香山寺,在今陕西西安。九老: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李白、王维、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和贾岛等九人。行藏:行为和志向。未定:没有确定。为客:指身居他乡的人。生事:指世俗之事。感时:感慨时节。谁:疑问代词,何人。壮心:雄心。河桥:指长安城北的长乐坡上的长乐桥,是送别之处。寒色:寒冷之色。分:映照。一樽:一杯酒。黄鸟:黄雀。采芳荪:采摘芬芳的草药,比喻隐居生活。

【译文】

远望香山,白云缭绕;遥想杜甫诸公,九老无定论。

身为客子,自知世态炎凉,生事艰难懒于应酬;感伤时节,谁有壮志?

河桥边寒气逼人,千里之外,野寺斜阳映照,共饮一杯酒。

黄雀高飞,春光明媚,美人相忆,采摘芬芳的草药。

【赏析】

《送别》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借送别之际,抒写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感慨。首联写景,颔联议论人生理想,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诗的第一句“香山遥望白云屯”,以“遥望”二字起笔,便将观者置于高处,视野开阔,心胸旷达,从而为后文的抒发作了铺垫,同时“香山”也是长安城内著名的胜地,所以这一句也暗含着作者对京城生活的向往之情。接着诗人又以“白云屯”来衬托出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身处其中却无法忘怀的心境。

第二句“九老行藏未定论”,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拓展,表达了诗人对于杜甫等人的人生理想的深刻理解。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的许多理想和抱负都未能实现。这既是对他们命运的同情,也是对他们精神的赞美。

第三句“为客自知生事懒”,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和处境的直接表达。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他深知世间的种种纷扰,因而感到厌倦。这种厌倦并非是因为他对世事的冷漠,而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

第四句“感时谁更壮心存”,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他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颗壮志凌云的心。这里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句“河桥寒色分千里,野寺斜阳共一樽”,则是诗人对于送别场景的具体描绘。河水结冰,寒气透骨,桥上行人稀少,只有他们几个朋友相聚在一起。夕阳西下,斜阳映照在野寺的屋顶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个。这里的“寒色”、“斜阳”和“一樽”都是诗人用来形容他们相聚的场景,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深情。

尾联“黄鸟鸣春向何处,美人相忆采芳荪”则是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友人的期望。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但诗人心中的春天却迟迟不来。他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够在春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这里的“黄鸟”和“采芳荪”都是诗人用来表达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友人思念的隐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