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寇论功忆昔年,又从扬子驾楼船。
塞门列阵山云合,幕府听笳海月悬。
仗剑独临龙虎地,登台长啸凤凰天。
于今未老归诗社,祗遣儿曹办酒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手法和情感,最后赏析。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吕伯仁是一位很有文采的人,作者送他归去,所以用了许多典故。

第一句“御寇论功忆昔年”,这是借用了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的故事。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之后,就急流勇退,到齐国做了官。临别的时候,越王勾践送给他一把宝剑,说:“你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地使用这把剑!”范蠡回答说:“臣下不敢用它。”说完就把剑放在匣子里交给了君王。第二年,他听说自己国家有难,就又来见越王说:“君王不要忘记我当初的话,您一定要用好那把剑。”越王说:“我已经把它封起来了。”范蠡又说:“请君王把剑从匣子中拿出来给我看一看吧。”越王只好打开匣子,范蠡拿过那把剑说:“请君王把它放在水里。”越王不解地问: “这是为什么呢?”范蠡回答说:“因为鱼虾见了它就害怕而逃开,这就是‘龙’的象征啊!现在,您已经把国家治理得差不多了,但是,您不要忘记,天下的霸主还有六位在虎视眈眈地看着您,他们就像那些潜伏在水中、伺机而动的鱼一样。如果大王您想当霸主,就要像范蠡当年一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否则就会遭祸殃的。”越王听了这番话很有道理,于是就派兵把吴国的残余势力消灭了,并让范蠡回齐国去做官。

第二句是化用扬雄的典故。扬雄曾经写过一首《解嘲》,其中有一句话叫“朝为田舍郎,暮成燕太子”。意思是说:早上还是个种田的小农,傍晚就成了诸侯的继承人。这里借用这个典故,就是希望吕伯仁能够早日飞黄腾达,成为人上之人。

第三句“塞门列阵山云合”是化用《左传》中的典故。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攻打郑国,郑文公为了抵抗晋军的侵略,命令军队在国境上布下阵势,以抵御晋军的进攻。晋国军队进攻时,士兵们背靠着山崖列成战阵,晋军与郑军交战,郑军战败,晋国军队乘胜追击。后来,晋国军队回国途中经过陈国和曹国会盟陈、卫二国内乱后的军队,于是晋军就在陈国、曹国两国之间列阵等待。等到陈、曹两国的军队到达后,双方军队相遇,晋军大败。

第四句“幕府听笳海月悬”化用了杜甫的典故。《杜工部集》中有一首诗《夜听胡茄晓吹笛》,诗中写道:“一春江水绿于蓝,三月桃花红于锦。渔歌互答响疏钟,翻动沧浪白波动……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里借用这个典故,就是在描写夜晚听到海上传来的胡笳乐声的情景。

第五句“仗剑独临龙虎地”,化用了李白的典故。李白曾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组诗中的第六首“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平沙江似湾。古来万事东流水,今日波涛天下闲”。其中就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句子。这里的“仗剑”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六句“登台长啸凤凰天”,化用了曹操的典故。曹操曾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的“慨当以慷”就是指的曹操豪放不羁的性格。这里的“登台长啸”是指曹操登上高楼远眺,仰天长啸的情景。

第七句“于今未老归诗社”,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曾写《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十八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里的“误落红尘”、“池中之物”就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表现。这里的“于今未老”就是指的现在还没有老,还保持着年轻时的心态。

第八句“祗遣儿曹办酒钱”化用了苏轼的典故。苏轼曾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组诗中的第二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微风湖上入荷花,明月桥边过柳堤。十里荷花三万里,芙蓉碧玉满秋水。若言风景近中秋,月既不圆花更多。”其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就是指的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的意思。这里的“只遣儿曹办酒钱”就是说只有让他们去喝酒而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