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遨游鬓已斑,对人犹自说庐山。
九江形胜来樽外,五老云霞生座间。
古洞月明今夜梦,满天秋色几时攀。
何如早结东林社,瀑布声中任往还。

夜集应员外瑞伯宅闻吴山人子充谈匡庐之胜得山字

注释:在月光下,我们聚在一起听吴山人的儿子讲述庐山的美景。

译文:我们围坐在月亮下,聆听吴山人的儿子谈论庐山的美丽景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夜晚的聚会上,与吴山人的儿子共同欣赏庐山美景的情景。他们围坐在皎洁的月光之下,聆听着吴山人的儿子讲述着庐山的壮丽风光和独特韵味。庐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世界,被誉为“江南第一山”。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美景,展现了庐山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以及与亲朋好友共聚一堂、畅谈人生的美好时光。

第二联:
注释:九江的山水景色在室外就已经让人陶醉,五座老山峰在云霞映衬下显得更加神秘。
译文:九江的山水美景已经让人心旷神怡,五座老山峰在云雾缭绕中更显神奇。
赏析:这一联诗描绘了庐山的壮美景色。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奇峰、怪石、幽谷、瀑布等景观著称,被誉为“匡庐奇秀甲天下”。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庐山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庐山与其他地方的山水进行对比,突出了庐山的独特之处和无可比拟的魅力。此外,诗人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五座老山峰描绘成具有生命特征的存在,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第三联:
注释:古老的洞口在月色下显得更加幽静,满天的秋色仿佛就在咫尺之间。
译文:古老的洞口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宁静,秋色的满布仿佛就在眼前。
赏析:这一联诗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神秘与美丽。庐山的洞穴众多,其中一些山洞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古老而神秘。诗人通过描绘古老的洞口和秋色弥漫的景象,表达了对庐山古老和美丽的赞叹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色赋予了生命,使得诗句更具诗意和画面感。

第四联:
注释:古洞中的明月照亮了我今夜的梦境,秋色的满布让我难以攀登。
译文:在古洞中,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的梦境,秋色遍布让我无法攀登。
赏析:这一联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庐山夜景的喜爱与向往。庐山的夜景非常迷人,山上的灯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诗人通过对这些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庐山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秋色比作“满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五联:
注释:不如早点加入东林寺的僧人社团,在那里可以尽情地欣赏瀑布的声音,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译文:我不如加入东林寺的僧人社团,那里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和欣赏瀑布的机会。
赏析:这一联诗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东林寺是庐山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寺内的瀑布声如泉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寺庙内瀑布声音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借用佛教典故中的“东林”一词,寓意着自己追求的是一种清净无染、内心平和的生活状态。

第六联:
注释:如何能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这种闲适的心态?只有借助于瀑布声中的任凭东西来达到心灵上的解脱。
译文: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闲适?只有依靠瀑布声中的任凭东西来达到心灵的解脱。
赏析:这一联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心灵解脱的渴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感到压力重重、疲惫不堪。诗人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思考。同时,诗人还通过引用佛教典故中的“任凭东西”一词,寓意着在面对困境时要学会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