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磬何悠悠,庭雪复灿灿。
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炉炭。
一谈得真蕴,贝叶徒满案。
学禅若栽松,老有万枝干。
谁能顿悟间,森然俱斩断。
见心是道侣,寂寂坐夜半。
慧灯无际光,照破几梦幻。
生死譬朝夕,岁尽岂嗟叹。
处世各有缘,焉得不聚散。
明春杖锡行,孤云渺天畔。

【注释】

林:山林。磬:古乐器,形如钟。悠悠:悠扬、清远的样子。庭:庭院。灿灿:明亮的样子。冲寒:冒着严寒。支公:东林寺的僧人名。相围:围炉取暖。真蕴:禅理或佛性的内涵。贝叶:佛经。学禅:学习佛法。栽松:比喻修行。万枝干:形容修行者众多。顿悟:突然之间领悟到真理。森然:形容禅境的森严、肃穆。道侣:志同道合的朋友。慧灯:指佛光或佛教智慧之光。无际光:无边的光华。几梦幻:虚幻的梦境。聚散:聚合和离散。明春杖锡行:在春天时携带锡杖出行,表示出家。孤云:孤独的云朵。渺天畔:飘荡于天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除夕之夜过东林寺,与晓公和尚谈论佛理而作。

首联“林磬何悠悠,庭雪复灿灿。”写林间清幽的磬音,和庭院里洁白的积雪。“悠悠”与“灿灿”,一为空灵清逸之韵,一为沉静明丽之态,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诗中人物内心的恬淡闲雅。

颔联“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炉炭。”写作者冒着寒冷,去拜访支公。“冲寒”与“相围”,“冲”字点出了寒意之甚,“相围”写出了彼此间的亲密与和谐。

颈联“一谈得真蕴,贝叶徒满案。”写在谈话中领悟到了佛理。“真蕴”一词,表明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非常深刻的程度,“贝叶”则是佛教经典,“徒满案”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些经典的数量之多。

尾联“见心是道侣,寂寂坐夜半。”写诗人在夜晚独自一人,通过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真正的道路和伴侣。这一联诗中的“寂寂”二字,既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孤独,也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启迪。诗人通过对佛理的领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宇宙和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