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昔日居柴桑,诸儿嬉戏时相将。
吾生多累何感伤,况复离合殊无常。
烛儿长成亦自强,解念衰颓来异乡。
敝裘风雪能禁当,心事未了向平忙。
其如旅馆惟空囊,空囊出暴悬斜阳。
欲收元气通诗肠,山林胡为忌老狂。
倏忽云起天迷茫,似恐夺秀归东方。
凭高举手酬一觞,千峰万壑幽思长。
岂独杖藜经太行,更搜五岳成文章。
奚奴窃笑立我傍,谓予晚节比松篁。
却与片时闲商量,穷冬几促典衣裳。
只须拥衾不下床,梅花春信隔宫墙。
终朝岑寂对冰霜,汝曹好为扫中堂。
垂帘兀坐焚名香,神游四海同春光。
春光颜色不凄凉,于今好客多淮王。

《岁杪行上德平镇康安庆三王》,此诗出自明代诗人谢榛之手,是一首颇具意境和哲理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诗人与家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庭温暖和岁月静好的感受,同时也抒发了个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首句释义:“陶潜昔日居柴桑” —— 这里提到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以其在田园生活中的创作著称。他曾经居住在柴桑,即今天的江西九江一带,这一背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田园氛围。

  2. 次句释义:“诸儿嬉戏时相将” —— 描述了家中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快乐场景。这句诗不仅表现了家庭的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珍视。

  3. 第三句释义:“吾生多累何感伤” —— 诗人感叹人生的复杂多变,以及这些变化给人带来的情感困扰和心理负担。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以及对生活压力的深切感受。

  4. 第四句释义:“况复离合殊无常” —— 进一步强调了生活中不可预测的离别和聚合,以及这些变动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影响。这种无常之感使得诗人感到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艰难。

  5. 第五句释义:“烛儿长成亦自强” —— 这里的“烛儿”可能指的是家中的孩子或晚辈,他们逐渐成长,开始展现出自己的独立性和坚强。诗句中的“自强”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6. 第六句释义:“解念衰颓来异乡” —— 描述了一个从安逸的家乡环境转变为在外漂泊的状态,这种改变使得诗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旅途的孤独。

  7. 第七句释义:“敝裘风雪能禁当” —— 这里的“敝裘”指的是简陋的衣物,而“风雪”则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挑战。诗人用“能禁当”表达了即便面对艰苦环境,他也有信心应对,体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和乐观精神。

  8. 第八句释义:“心事未了向平忙” —— 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焦虑和不安,他对还未解决的事情感到焦虑,这种心态可能源于对家庭责任、事业追求或个人愿望未能实现的担忧。

  9. 第九句释义:“其如旅馆惟空囊” —— 诗人现在身在异地,就像是一个没有依靠的旅人,只有一袭单薄的衣物,形容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孤寂与无助。

  10. 第十句释义:“空囊出暴悬斜阳” —— 诗人用“空囊”比喻自己的处境,意味着他的财物已经耗尽,无法支持长时间的旅行或生活所需。同时,“暴悬斜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助感,夕阳西下,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无望的希望。

  11. 第十一句释义:“欲收元气通诗肠” —— 诗人试图通过诗歌创作来恢复和凝聚自身的精力和情感,表现出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12. 第十二句释义:“山林胡为忌老狂”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些过于拘泥于世俗规则的人的批评。

  13. 第十三句释义:“倏忽云起天迷茫” —— 描述天空中突如其来的云层变化,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也随之变得模糊不清,表达了一种心境上的混乱和迷茫。

  14. 第十四句释义:“似恐夺秀归东方” —— 这句话使用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夺秀”可能指夺取春天的先机,而“东方”则是日出的方位,象征着希望和新生的力量。诗人用这样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信心。

  15. 第十五句释义:“凭高举手酬一觞” —— 诗人站在高处举杯饮酒,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欣赏和庆祝。同时,“酬一觞”也暗示了诗人想要借此机会来缓解心中的忧虑和疲惫,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放松。

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的每一个诗句及其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谢榛作为一位明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他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也是对传统文人精神的一种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