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抱王猷兴,相将访剡溪。
五更千里雪,残月满城鸡。
戴笠人堪画,移庖酒自携。
主人闻客至,应扫竹间泥。

【注释】

遇雪将访泾川:遇上大雪,准备去泾川拜访友人。泾川:指泾县,在今安徽。王猷(yóu):西晋诗人王徽之。王徽之爱竹,常乘小舟游于富春江,遇一士大夫戴安道,因与共饮,醉后留宿,天明离去。王徽之临别时问:“君已醉否?”士大夫曰:“吾虽醉,甚佳,子不如我。”王徽之闻之曰:“竹林之始风也。”后人遂以“竹林”代称清高脱俗的隐逸生活。王猷爱竹,所以王徽之称竹为“竹林”。

相将访剡溪:相随同去访剡溪。剡(shàn)溪:剡溪水名,流经浙江嵊州、诸暨等地,源出会稽山。

五更千里雪:五更: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段,每段叫一更,从子夜到卯正谓之五更;千里:形容距离遥远。五更时,天正下着大雪,积雪覆盖了千里路。

残月满城鸡:残月:指月初的月亮,即新月。满城:全城都亮着灯光。鸡:泛指鸣叫的动物。

戴笠人堪画,移庖酒自携:戴笠子的人值得画,做饭的人自带酒来。戴笠子的人:指农民,他们头戴草笠。移庖:移开锅具。

主人闻客至:主人听到客人来了。

应扫竹间泥:应当清扫门前的泥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遇雪将访泾川”,是说在大雪中将要去访友泾川。首句写友人,次句写自己,第三句写天气,末两句写对友人的感情。

此诗前四句都是写景,写诗人在雪中将要拜访友人泾川的情景,中间两句是过渡,承上启下,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感情表达。

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诗人在大雪中将要拜访友人泾川,这是背景。

第一句“共抱王猷兴”,王猷是王徽之的字,王徽之爱竹,所以王徽之被称为王猷,这里暗用了典故,王徽之爱竹,他的朋友戴逵曾说:“竹林之始风也。”后来人们就以“竹林”代称清高脱俗的隐逸生活。第二句“相将访剡溪”,相将:相随,相从。意思是和朋友一起去寻找剡溪。剡溪:地名,在今浙江嵊州。第三句“五更千里雪”,五更:古时候以一夜分五更,从子时到卯时为五更。第五句说: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覆盖了千里的道路。第六句“残月满城鸡”,残月:月初的月亮。满城:全城都亮着灯光。鸡:指雄鸡。第七句说:当残月刚刚退尽的时候,城里的鸡都打鸣了。

这首诗前四句都是写景,通过描写大雪纷飞、月光明亮、鸡声嘹亮的景色,烘托出了诗人赴约时的急切心情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中间两句是过渡,承接前四句的描写,写出了作者要出门拜访友人,并且要在大雪中出发,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感情表达。戴笠人堪画,移庖酒自携。这里的戴笠人是指农民,戴笠子的人值得画。移庖:移开锅具。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戴着斗笠的人值得画,做饭的人带了酒来。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