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楚江晴,菖蒲叶绿江水清。楚人乘舟荡双桨,鸣金椎鼓鱼龙惊。
屈原死去不复作,魂兮千古何萧索。年年空向江中招,薄暮归来风浪恶。
君不见去年今日海子头,花帆锦缆黄龙舟。中流不戒成仓卒,万岁君王却悔游。
《竞渡曲》
五月五日楚江晴,菖蒲叶绿江水清。
楚人乘舟荡双桨,鸣金椎鼓鱼龙惊。
屈原死去不复作,魂兮千古何萧索。
年年空向江中招,薄暮归来风浪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在长江上划龙舟比赛的场景。首句“五月五日楚江晴,菖蒲叶绿江水清。”描绘的是晴朗的端午节和清澈如镜的江水,为整个活动提供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背景。接着诗人以屈原自比,感叹其已逝的灵魂在江河间徘徊,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中的“扬桴击节雷阗阗”,形象地展现了赛龙舟时的激烈场面。龙舟竞渡的激烈程度如同雷声一般响彻云霄,体现了人们对这项传统节日活动的热爱和尊重。末尾两句“年年空向江中招,薄暮归来风浪恶”,则揭示了尽管每年都会举行这样的活动,但屈原的精神似乎永远无法被完全继承或实现,表达了一种对屈原精神传承的无奈与哀愁。
《竞渡曲》不仅是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生动记录,更是对屈原精神的一种深刻致敬。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场景之中,使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