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从于役,劳歌慰远程。
废墟无客过,荒垄少人耕。
白骨横秋野,黄蒿没古城。
停鞭增怆恻,我马亦悲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之情。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释义:

  1. 乱后从于役:混乱之后从军役(战争)归来。
  • “乱后”:指战乱之后。
  • “从于役”:跟随军队服役,这里可能是指参加了战争。
  1. 劳歌慰远程:用歌声安慰在远方的士兵。
  • “劳歌”:劳累时唱的歌。
  • “慰远程”:安慰远在边疆的士兵。
  1. 废墟无客过:废墟上没有人经过。
  • “废墟”:战争或灾难后留下的废墟。
  • “客过”:客人经过。
  1. 荒垄少人耕:荒芜的土地上很少有人耕种。
  • “荒垄”:荒芜的土地。
  • “少人耕”:很少有人耕种。
  1. 白骨横秋野:秋天的野外横陈着白骨。
  • “白骨”:指战死的士兵的遗骨。
  • “横”:横向摆放。
  • “秋野”:秋天的野外。
  1. 黄蒿没古城:黄色的蒿草淹没了古老的城墙。
  • “黄蒿”:黄色的蒿草。
  • “没”:淹没,覆盖。
  • “古城”:古老而著名的城市。
  1. 停鞭增怆恻:停下马鞭,感到更加悲伤。
  • “停鞭”:停下马鞭,这里可能是指停下来思考或是有所感触。
  • “增怆恻”:增加悲伤。
  1. 我马亦悲鸣:我的马也因悲伤而鸣叫。
  • “马”:指诗人的坐骑。
  • “亦悲鸣”:也因为悲伤而发出鸣叫。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后荒凉的场景和士兵们的艰辛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士兵的同情。诗中“荒垄少人耕”、“白骨横秋野”等词句,生动地展现了战后废墟上的情景,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悲剧性,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