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辽阳始破围,传来雨涕不堪挥。
埋轮斧钺灵犹在,揽辔江山事已非。
臣节清霜留汗史,主恩湛露下彤扉。
招魂不必歌哀些,待缚奴儿奏凯归。

【注释】

当日:当初。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当时为金军所占领。张见平:即张景迁,北宋初年名将,因战功被封为侍御,故称张见平侍御。“招魂”二句:《汉书·礼乐志》有《国殇》歌辞:“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知,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此诗即采用《国殇》歌词,但用典更显贴切。“主恩湛露”句:意谓主上之恩泽如水之洒地,润物无声。湛,深也。彤扉:朱门。指皇宫大门。《汉书·武帝纪》:“(太始三年),立后土祠于宫南郊。”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后土祠在长安西南。汉宫名后土祠曰甘泉宫。……甘泉宫者,天子所居也。”

【赏析】

这是一首挽歌。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五月,金朝完颜亮率军进攻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廷大臣力主迁都,宋徽宗被迫听命,于是张见平侍御等一批忠臣相继被杀害。诗人对此深感悲愤,遂作此篇。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追叙当年辽阳陷落的往事。辽阳是北宋的陪都,金军攻陷辽阳以后,宋廷才慌忙撤到南方,从此一蹶不振。“当日”,即“当初”。这一句中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表明辽阳失陷的时间;二是暗示了当时宋朝统治者的怯懦无能;三是突出了张见平侍御等忠臣的英勇事迹。

第三、四句写张见平侍御的壮烈牺牲。张见平侍御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最后不幸被俘而被杀。“埋轮”句:言其虽死犹在,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世间。“揽辔”句:言其生前事功卓著,如今江山易主,形势已非昔日可比。这两句化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臣节清白,留汗青史;主德湛然,下及黄泉”之意。

第五、六句写张见平侍御的忠诚与耿直。“臣节”句:说他忠君之心永存青史之中。“主恩”句:说其对君主一片赤胆忠心,如同甘泉滋润大地一样。“主恩”、“臣节”都是用典。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雎谓魏齐曰:‘夫穰侯越三晋而朝秦,其意以为必行伊尹之事,故让穰侯矣。”这里用“主恩”、“臣节”两个典故,旨在说明张见平侍御忠于国家,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忠诚耿直的性格特点。

最后两句写张见平侍御的忠魂永垂不朽。“待缚奴儿奏凯归”一句,暗藏典故。据《晋书·王敦传》:“(王)敦遣参军钱凤求取司马昭女配敦儿。帝大悦,诏可。既而帝问敦曰:‘卿何以得娶公主?’敦曰:‘尝闻父老言,昔太王(周文王)聘大姜于申(陈地),乃知婚姻之重也。’帝大笑曰:‘卿贵种也。’”这里用王敦的故事,意谓张见平侍御虽然已经牺牲,但他忠魂永驻人间,其声名也将永远传颂下去。

全诗语言古朴洗练,风格沉郁苍劲,格调慷慨悲壮,堪称挽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