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略自神授,报韩意何雄。
圮下著姱节,沙中靡完功。
汉业展群策,三杰勋孰隆。
辟谷厌薄禄,识卓藏良弓。
臣节矢靡他,主泽保令终。
出处谅有为,黄鹄翔曾风。
【注释】
①张良:西汉初年著名谋士,字子房。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留侯。
②才略:才智和能力。自神授:自然天授。
③报韩:报答韩国的恩情。
④圮(pǐ):倒塌。
⑤姱节:高洁坚贞的品格。
⑥靡(mí)完功:没有完成功业。
⑦汉业:汉朝的事业、江山。
⑧三杰:指刘邦、萧何、张良。
⑨辟谷:不食五谷,求道修道。厌薄禄:厌弃荣华富贵的生活。
⑩识卓:见识卓越。藏:收藏。
⑪臣节:臣下的节操。矢:誓。
⑫主泽:君主的恩泽。保令终:保住自己的名声。
⑬出处:进退出处。谅:诚然,确实。有为:有所作为。
⑭黄鹄翔曾风:比喻人有远大的抱负,能够高飞远走。曾:曾同“层”,层层,层层叠叠。
【赏析】
此诗是咏史之作,诗人借对历史人物张良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感慨之情。前六句追叙了张良一生的经历,后六句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追求。
首联“才略自神授,报韩意何雄。”诗人以张良为例,赞颂他天生就具备过人的才能和谋略。他帮助刘邦打败项羽,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功绩可谓惊天动地。
颔联“圮下著姱节,沙中靡完功”则是说,张良在隐居的时候,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而在沙中修炼时,却未能完成功业。这里的“圮下”指的是隐居的地方,而“沙中”则是指修炼的地方。诗人用这两个地方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经历的不同考验。
颈联“汉业展群策,三杰勋孰隆?”诗人接着提到了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朝是由众多贤才共同谋划而成的,其中最杰出的三位人物分别是刘邦、萧何和张良。他们各自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们的功勋都是非常卓越的。
尾联“辟谷厌薄禄,识卓藏良弓。”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贤能之人是不追求名利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品德和才能。因此,他们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贪图荣华富贵。同时,他们也深知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会珍藏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物品。
这首诗通过对张良一生经历的描写和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他既赞赏张良的过人才力和智慧,又感叹自己与古人的差距,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选择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