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踯亦何为,寄巢桐树间。
将子不能飞,育之良苦艰。
仰天时一鸣,惄焉摧心肝。
饥渴且不保,宁惜羽毛残。
遥睇双飞鸿,肃肃振高翰。
匪无万里心,天路何漫漫。

【注释】

  1. 冯源明先生:人名,作者的朋友。
  2. 太夫人:对已故夫人的尊称。
  3. 跳踯(zhí):跳跃、徘徊。
  4. 桐树间:指树上。
  5. 将子:即“之子”,儿子。
  6. 惄(wèi)焉:忧心忡忡的样子。摧心肝:心里非常难过。
  7. 饥渴且不保,宁惜羽毛残:即使有饥饿和口渴之苦也难以保全生命,哪里还顾惜羽毛的损伤呢!比喻处境艰难。
  8. 遥睇(dì):远远地看。双飞鸿:形容鸟儿双双飞翔。
  9. 肃肃:高远的样子。振高翰:高展着翅膀飞行。
  10. 匪:不是。
  11. 天路:指遥远的征途。
    【译文】
    你那跳跃不停,寄身于桐树上的儿子啊。他不能展翅高飞,抚养他多么辛苦艰辛。抬头仰望天空,他只能长啸一声,愁肠绞断,心肝都要碎了。饥饿时连水都吃不上,哪还顾惜羽毛被刮破呢?远远望去只见两只大雁并肩飞翔,振翼高飞。不是没有万里征程之心,但漫漫长途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兼悼亡诗。全诗通过写一对大雁,寄托了诗人对自己朋友妻子的深情厚谊及对友人不幸的同情之情。
    首句“跳踯亦何为,寄巢桐树间”。言其儿子在桐树上跳跃不停,寄居在此。表达了自己对朋友儿子的关切。
    第二句“将子不能飞,育之良苦艰”。“将子”指自己儿子,而“不能飞”则是说儿子生性顽劣,不好教育,难以成才。这两句既表现了对孩子的关心,又反映了自己对朋友的忧虑和同情。
    后两联写孩子仰天长啸,忧心如焚。诗人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写出了自己对朋友妻子的同情与担忧之情。
    “遥睇双飞鸿,肃肃振高翰。”“遥睇”是远远地看着的意思,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友人妻子的思念;“双飞鸿”指一对大雁,“肃肃”是形容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大雁鸣叫;“振高翰”则是指大雁振翅高飞。此二句意谓:远远地看那对大雁并肩飞翔,高高地振起双翅。
    末两句“匪无万里心,天路何漫漫”。“匪”同“非”,“万里心”指万里之外的心,即对远方友人的一片心意;“天路”指遥远的道路,即人生的旅途。此二句意谓:不是没有万里行程的心,但漫漫长途何时才能到达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妻子的无限关切,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