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水,何漫漫。昔与淮相安,今溢淮南岸。淮流入江古未闻,河水一入江流浑。
清河之口渺无际,黄云浊浪相吐吞。河滨居民危岌岌,门基水啮无墙壁。
旧时官路已成河,旋结颓茅蔽风日。日食何能给烟爨,妻啼儿号常夜半。
相看朝夕难自保,流亡已遂惊鸟散。曾闻三白兆丰馀,水及故岸蝗为鱼。
徵之近岁两无应,飞蝗江北江南俱。蝗大发,害我禾。
水大至,荡我家。明年水至将奈何。

清河口

河之水,何漫漫。昔与淮相安,今溢淮南岸。淮流入江古未闻,河水一入江流浑。

清河之口渺无际,黄云浊浪相吐吞。河滨居民危岌岌,门基水啮无墙壁。

注释:

  • 清河口:指河流进入大海的地方。
  • 何漫漫:多么宽广、漫长。
  • 昔与淮相安:过去与淮河和睦相处。
  • 今溢淮南岸:现在洪水溢出了淮南的岸边。
  • 淮流入江古未闻:历史上从未听说过淮河流入长江。
  • 河水一入江流浑:河水一旦流入长江就变得浑浊不清。
  • 清河之口渺无际:清河的出口非常遥远,看不到尽头。
  • 黄云浊浪相吐吞:黄色的云雾和浑浊的波浪相互吞吐。
  • 河滨居民危岌岌:河边的居民处于危险之中,不稳定的状态。
  • 门基水啮无墙壁:家门的地基被洪水侵蚀,没有墙壁可以依靠。

译文:
河水多么宽广、漫长,过去与淮河和睦相处,但现在洪水溢出了淮南的岸边。淮河流入长江自古以来未曾听闻,河水一旦流入长江就变得浑浊不清。清河的出口非常遥远,看不到尽头,黄色的云雾和浑浊的波浪相互吞吐。河边的居民处在危险之中,家门的地基被洪水侵蚀,没有墙壁可以依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河流泛滥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因灾而陷入困境的悲惨景象。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洪水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人们的无助。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民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