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叶柔条拂短檐,莺啼燕语晓风恬。
伤春无计留春住,怕见飞花不卷帘。
注释:柳枝嫩叶柔软,枝条拂过短檐;莺声燕语中透出清晨的静谧。我无法忍受伤春之苦,只能任凭春天流逝;害怕看到飞花纷扬,不想卷起窗帘。
赏析:这首七绝写伤春情怀。首句点明伤春的原因,是“折杨柳”这一动作。次句写伤春的心境,以莺啼燕语来表现。三四两句进一步写伤春的具体原因,即“怕见飞花”,担心看见飞花纷扬,不忍卷起帘幕。全词从“伤春无计留春住”一句入手,用意新颖,别开生面,把伤春之情写得委婉含蓄。
嫩叶柔条拂短檐,莺啼燕语晓风恬。
伤春无计留春住,怕见飞花不卷帘。
注释:柳枝嫩叶柔软,枝条拂过短檐;莺声燕语中透出清晨的静谧。我无法忍受伤春之苦,只能任凭春天流逝;害怕看到飞花纷扬,不想卷起窗帘。
赏析:这首七绝写伤春情怀。首句点明伤春的原因,是“折杨柳”这一动作。次句写伤春的心境,以莺啼燕语来表现。三四两句进一步写伤春的具体原因,即“怕见飞花”,担心看见飞花纷扬,不忍卷起帘幕。全词从“伤春无计留春住”一句入手,用意新颖,别开生面,把伤春之情写得委婉含蓄。
诗句赏析: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解析: - 蝉鸣空桑林:在枯秃的桑林中,知了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 八月萧关道:八月时节,萧关道上气候清爽而宜人。 - 出塞入塞寒:无论是进入还是退出边塞,都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 处处黄芦草:关外的草地都是黄色的芦苇。 - 幽并客:指历史上著名的北方豪侠或勇士
佳气接蓬莱,衡门掩绿苔。 山水图为钱塘周士廉作 佳气:美好的气息。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三神山之一,这里比喻美好的景色。衡门:指简陋的门户,这里借指隐者住所的门。绿苔:青翠的苔藓,这里用来形容门前的景色。 山深云自合,江涨浪初回。 山深:形容山势高峻,云雾缭绕。江涨:指江水上涨。浪初回:指江水的波浪刚刚平息或退去。 帆影归渔浦,滩声落钓台。 帆影:船帆的影子。渔浦:指渔船停靠的地方。滩声
塞上曲 其四 万里烽烟净,三边雨雪晴。 暮笳清有韵,寒鼓湿无声。 铁甲埋霜重,金戈映月明。 旄头看渐暗,四海乐升平。 注释: - 万里:形容边境辽阔遥远。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 - 三边:指西北、西南和东北三个方向的边疆。 - 雨雪:天气状况。 - 暮笳:傍晚吹奏的胡笳。 - 清有韵:形容笳声清脆悦耳,有节奏感。 - 寒鼓:寒冷天气下敲击的鼓。 - 湿无声:形容鼓声低沉而沉闷
【注释】 塞外秋尘起,关中夜柝闻:塞外秋风吹起尘土,关中夜晚的更夫击柝声。 连营通汉水,拥骑入边云:营连成一片,直达汉水,战士们骑马进入边塞的群山。 月照雕弓影,霜埋古剑文:月光映照在雕刻有花纹的弓上,霜冻把古代宝剑上的花纹都掩埋了。 军中振奇策,奏凯报明君:军中振奋着奇计妙谋,凯旋归来向明君报告战功。 【赏析】 《塞上曲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边塞战争的情景
【注释】 ①南溪:在浙江绍兴。 ②高人:隐士。 ③雅淡:高洁淡泊。 ④卜筑:筑屋定居。 ⑤碧草:青草。 ⑥华源:地名,在今江西。 ⑦无馀事: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干。 【译文】 隐居的人真是高雅淡泊,在幽静的山溪旁建造房子。 青草长到台阶上,山色进入门户低。 华源就在咫尺,流水自东向西流来。 读书读完后无事,春风里听鸟儿啼唤。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之士的田园生活图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除夕之夜有感而作。 迢递离乡国,萧条感岁华。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远离故乡,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和国家的凋敝。 - "迢递"意味着遥远,表示诗人与家乡的距离之远;"离乡国"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宵声悲鼓吹,月色浸梅花。 -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场景,通过声音和月光来表达诗人的心情。 - "宵声"指的是夜晚的声音,可能是指风声、虫鸣等
秋来霜满塞,天迥雁临关。 白骨沙场里,黄云陇水间。 草荒雕影疾,烽静戍烟闲。 日落边城暮,将军猎未还。 注释: - 秋来霜满塞:秋天到来时,塞上被霜覆盖。 - 天迥雁临关:天空遥远,大雁飞临关隘。 - 白骨沙场里:战场上白骨遍地,形容战争的残酷。 - 黄云陇水间:黄河和陇山之间,黄云弥漫。 - 草荒雕影疾:草丛荒芜,雕鸟的影子快速移动。 - 烽静戍烟闲:烽火台(瞭望敌情的烽火)已经熄灭
注释: 寄徐齐纨:写给徐齐纨的诗。寄:寄给,写给。 旅馆秋风早,官城树色微:旅馆里早早地感到秋风吹来,官城中树木的色彩开始显得暗淡。 长天南雁尽,尊酒故人稀:长空中飞过的大雁已经没有了踪影,老朋友也变得稀少了。 落叶鸣幽户,寒蝉噪夕晖:落叶在寂静的窗户下发出响声,寒蝉在夕阳下发出叫声。 相思何处是,惆怅暮潮归:不知心中的思念在哪里可以找到,只能惆怅地看着夕阳下的潮水渐渐退去。 赏析: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遥入圭峰寺:形容走进圭峰寺的遥远。圭峰寺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遥”表示距离的遥远。 2. 长吟送远公:“远公”是指慧远和尚,他曾在圭峰寺居住并修行。这里的“长吟”可能指的是慧远和尚离去时的一种仪式或诗歌表达。 3. 经翻蕉叶古:指翻阅《法华经》时的感触,因为这部经典在历史上被多次重新翻译和解读。“蕉叶”在这里可能指《法华经》中的某些文字或篇章
诗句释义: 1. 送客出长安,离怀不可攀:这句描述诗人在长安送别客人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无奈和依依不舍。 2. 才倾燕市酒,又向蜀江还:这里用“燕市酒”和“蜀江”两个意象,分别暗示了长安和蜀地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两地的怀念和感慨。 3. 鸟道寒云里,猿声积雨间:这两句通过描绘“鸟道”和“猿声”的画面,传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感受和心境。 4. 家林应有待,松菊绕南山
折杨柳 杨柳未成花,春风满妾家。 送君辞妾去,折柳捐芳华。 芳华宁可久,误妾青闺守。 蛛丝网钿筝,蝶粉尘歌袖。 柳花今复飞,不见紫骝归。 相思无处说,还梦入空帏。 注释: - 杨柳未成花:指杨柳尚未开花,暗示春天的到来。 - 春风满妾家:春风拂过我家,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送君辞妾去:我送你离开,心中充满不舍。 - 折柳捐芳华:折取柳枝作为纪念,表示告别时的美好祝愿。 - 芳华宁可久
折杨柳行 惠逆凶吉从,匪以人事配。 大道昧于蒙,多令亡故态。 泰伯称至仁,一止嗣谁夺。 回也踵圣轨,厥终丽夭罚。 伋子不逃死,与寿同并命。 伯奇以孝章,厥考非不令。 申徒昔蹈河,三闾亦怀沙。 奢突不旋踵,罹毒理则那。 孔仪交优游,冶死已有馀。 囊瓦秉国程,宛爇已不居。 君一臣则二,大易精义昭。 扶抑每不胜,天道时增忧。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杨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无常
注释: 折杨柳:指折柳送别。柳条细长柔软,易折断,因此折柳表示惜别。 弱柳三眠日:弱柳是柳的一种,三月三日折柳相赠,以示惜别。 流莺百啭时:流莺即黄莺,春天里最美丽的小鸟,它们鸣叫着飞来飞去,十分可爱。百啭即反复歌唱。 春风如有意:春风好像有情有意地吹拂着柳树。 摇曳忽成丝:柳条随风摇摆,好像变成了无数条纤细的绿丝。 花下银骢系(jī)马:在花儿下拴住马,让马儿休息。 月中玉笛吹
折杨柳 折柳连柳叶,叶傍柳枝生。 同心不同侣,因之传远情。 客子朝暮发,车马各在程。 东西各有路,行人何处行。 注释: 1. 折柳连柳叶,叶傍柳枝生:意思是折柳枝条时,柳叶随着枝条的生长而生长,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2. 同心不同侣,因之传远情:这里的“同心”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即思念、留恋;“不同侣”指的是与恋人或朋友分离。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心有千千结,也要将这份情感传递下去。 3. 客子朝暮发
【注释】 《折杨柳歌辞》,唐教坊曲,属“大石调”。本题是乐府旧题。这首诗是写征人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有言未尽中心曲,长条难系斑骓足。望中不见远行人,河桥摇曳伤心绿。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思诗。诗的前两句是说:你那未尽的话语还在我耳边回荡啊;长长的柳条也拴不住我的脚了。“有言未尽中心曲,长条难系斑骓足。”诗人通过一个侧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的思念与关切的心情。“望中不见远行人
【注释】 含泪:眼泪。南浦:送别之地。“折柳”是古代送别的风俗,把柳枝折下插在头上表示惜别。杨柳最无情:古人以为杨柳无心,随风而摇,故有无情之说。离别苦:形容离别的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折杨柳”的习俗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无情”的杨柳来反衬朋友的深情厚谊。 第一句写诗人含着眼泪目送好友离去的情景,第二句写送别地点是南浦,即送别之处。第三句说杨柳树最无情
【注释】:折柳,古人送别时折柳枝以表依依不舍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千丝与万丝”,比喻离别之情深重难舍。“却向何时归?”是说此时此地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注释】 1. 折杨柳:即折柳送别的典故,古人常在离别时折柳相赠。 2. 袅袅金堤柳:金堤是古代的一条堤,这里泛指长堤上杨柳树;袅袅,形容柳枝随风摇曳的样子。 3. 三春:春季三个月的总称。渐,逐渐。 4. 新声传洛下:洛阳是当时的首都,这里指的是新曲传入洛阳。 5. 旧恨忆河桥:河桥,古黄河上的桥梁,这里指的是过去曾经有遗憾的地方。 6. 妾意愁飞絮:飞絮,柳絮,比喻女子的思念和忧愁。 7.
注释: 1. 折杨柳歌:即《折杨柳歌辞》,乐府曲名,内容多为表达离别之情。 2. 美酒白玉壶:形容酒非常醇美。 3. 高树白头乌:指乌鸦栖息在高树上,羽毛呈白色。 4. 壶空乌不去:比喻好酒不常,而知音难求。 5. 弹尽大秦珠:形容弹琴技艺高超,把琴弦都弹断了,但还不肯罢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饮酒、听琴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留恋和无尽思念
折杨柳歌三首 【其一】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 译文:柳条有三丈长,明天是清明时节。江南的小姑娘小孩子们,采集柳条制作流苏结。 注释:柳条、流苏结:都是古代女子在清明节时制作的饰品。 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通常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而“折柳赠远”则是古人表达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因为柳树象征着离别和思念,所以用柳条作为礼物
残年的社鼓声喧送酒杯,春风落尽一庭梅。 不知白首狂吟客,醉饮屠苏更几回。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社鼓声喧送酒杯:描述了在春天的社日,人们敲着鼓,伴随着鼓声一起欢送酒杯的场景。社鼓是古代祭祀活动中常用的乐器,通过敲击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2. 春风落尽一庭梅:春风吹过,庭院中的梅花凋落,象征着岁月的更替和生命的短暂。梅花常被用来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或高洁的品格。在这里,春风可能隐喻了人生的无常
诗句: 闻说沙场雪未干,移师又欲向楼兰。 译文: 听说战场上的积雪尚未融化,又要移师前往遥远的楼兰。 注释: 1. 雪未干 - 表示战争还没有结束,战事仍在继续。 2. 楼兰 - 古代西域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新疆罗布泊一带,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此处可能指代边远地区的征战之地。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对征妇的苦难。诗中描绘了战场的寒冷与战斗的激烈
注释:闺中的女子思念着外出的亲人,自从他们离别后,家门紧闭,不再开启。每年春天,春雨绵绵,使得庭院中的莓苔长满。春天来了,东风似乎也想要增添离愁别恨,于是引得双双燕子飞来。 赏析:这首诗是写女子对远行的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别后衡门镇不开”,表达了女子因思念亲人而不能开大门的情景。第二句“年年春雨长莓苔”,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思念中度过的每一个春天,春雨使得庭院中的莓苔生长
【注释】: 长门:汉代宫殿名,汉陈皇后失宠后居处。此以指代失宠之妃嫔居所。 孤萤:独宿的萤火虫,常用以喻孤独之人。 昭阳:宫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此以喻宫中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写一位失宠宫女的寂寞心情。首二句写环境的清冷、寂静。“露湿苔”、“鸦啼”是环境描写,但更主要的还是通过景物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受。“寂寞”二字点明了这种心境。第三句用一个“对”字
注释:樱桃红艳已经足够了,太阳注视着苔痕的绿色。钓竿被放下后清溪曲调就变得幽雅了,村庄里桑树的叶子落光了,村庄里桑树的叶子落光了。 闲愁不要向外发泄,翠绿色的眉毛不断蹙皱,勉强抱着琴在修竹旁弹奏。池边有个伴侣可以一起联续,山儿画了一半,山儿画了一半。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首句“樱桃”是春天的象征,诗人用“红已足”形容春日的景色,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第二句“日觑苔痕绿”
注释: 数日珠帘慵卷。槛外初来新燕。绣袂倚朱栏,春暖风吹人倦。 人倦。人倦。且向海棠消遣。 译文: 好几天没有打开珠帘,刚从外面回到闺房。倚在红栏干上,看着外面的新飞来的燕子。春天的天气很暖和,但人感到很疲倦。 人很疲倦,暂且到海棠花那里去消遣吧。 赏析: 《如梦令·春闺》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此词上片写闺中少妇春日里对新归燕的感受,下片写少妇春日里对海棠花的喜爱。全词以“懒”字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