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多良竹,春风生新枝。
猗猗青且坚,薄言一采之。
物用各各殊,感之重嗟吁。
或为虞廷箫,或为吴姬竽。
【注释】
杂意:指各种不同用途的竹子。良竹:指优良品种的竹子。
猗猗(yī yī):草木茂盛的样子。青且坚:青翠而坚实。
薄言一采之:只采了一片竹子。薄,通“博”,广泛、大度的意思。
物用各各殊:事物各有其用途。
感:感激。
虞廷箫:虞舜时期吹奏用的竹制乐器。
吴姬竽:春秋时吴国的一种乐器。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的诗。诗人通过咏叹不同的竹类,来表现对不同人材的珍视和对人才使用的不同方式的思考,从而抒发了对人才的爱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首句点出题旨,即“杂”是多样的意思。次句写竹的繁茂生长。“春风生新枝”四字,生动传神地写出春风吹拂下,新笋破土而出的景象,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为下面描写竹子的特质作好了铺垫。三、四句写竹子的质地。“猗猗青且坚”,以青翠而坚实的形象,突出竹的坚韧;“物用各各殊”,从竹子的不同用途,引出后文所咏的两种不同的竹子——虞廷箫、吴姬竽。“感之重嗟吁”,感慨之余,发出叹息。五、六句进一步写竹子的特质。“或为虞廷箫”,虞廷箫是一种高雅的音乐乐器,这里以虞廷箫来代表高贵的君子;“或为吴姬竽”,吴姬竽则是一种俗艳的音乐乐器,这里以吴姬竽来代表俗世之人。这两种竹子虽然质地不同,但都各具特色。
全诗在结构上,前二句为第一层,后四句为第二层。从内容上看,第一层是说物各有序,各得其所;第二层则是说物各有其用,各有其宜。这中间,又由物各有序、各得其所,进而联想到物各有其用、各有其宜,并由此而引出物各有其用、各有其宜的具体内容。
此诗语言简淡明快,风格质朴自然。它没有浓重的脂粉味,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将一个“杂”字写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