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寒灯、边城今夜。望长安、家山在那些。雁南归、人没个去时节。
风瑟瑟,催残漏,雨潇潇,打红叶。多管是、替愁人来添闷也。
【释义】
朱履曲边城夜雨:穿着华丽的鞋子,漫步在曲径通幽的边城,深夜里下着淅沥的细雨。
对寒灯、边城今夜:对着一盏冷清的灯火,在边城的夜晚里度过。
望长安、家山在那些:望着遥远的长安,我的家乡在哪里呢?
雁南归、人没个去时节:大雁向南飞去,而人们却没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时候啊。
风瑟瑟,催残漏,雨潇潇,打红叶。多管是、替愁人来添闷也:风吹得萧索凄凉,催促着残漏的滴答声越来越急促,又是一场绵绵的秋雨,打在红叶上。这大概是要替这愁肠百结的人增添烦恼了。
【赏析】
此词写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词由“望长安”一句开头,以下十句都是对“长安”的反复吟咏。首句“朱履曲边城夜雨”中的“朱履”二字,既指代了作者本人,又暗含了其身份,即一介布衣之士。次句“对寒灯,边城今夜”,则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凄冷的边城之夜:孤灯摇曳,映照着那茫茫的边塞,更衬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三句“望长安,家山在那些”,是词人最想见到而又难以见到的地方,也是他最为牵挂和怀念的地方。这句诗中流露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雁南归,人没个去时节”,是对前句的具体化和具体化,它描绘出了一个雁阵南归,但人们却无法回去的悲壮画面。这一描写不仅增强了全词的情感色彩,更使得整首词都笼罩在一个浓重的悲凉气氛之中。
最后两句“风瑟瑟,催残漏,雨潇潇,打红叶”,是对前三句的具体化和深化。这里,“风瑟瑟”与“打红叶”,“催残漏”与“催人老”,相互映衬,相互对比,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苍茫、悲凉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又与前两句中的“朱履”、“边城”等意象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这首词以边关将士的身份为背景,通过对“长安”、“家山”、“雁阵”等意象的反复吟咏,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无尽思念和深沉哀愁。同时,这首词也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寄寓理想、抒发情感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