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湛微波,轻盈奈若何。
俯手近可拾,仰天光较多。
潆澜浮片玉,散影成双蛾。
渐与浮云隔,无为掩薜萝。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他是一位唐代著名诗人,以擅长写爱情诗而著称。他的作品中常蕴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句释义:

  1. 江月:这是诗的题目也是整首诗歌的核心内容,指的是江面上的月亮。
  2. 初月湛微波:初月指的是新月,它的光芒映照在微波上,使得微波显得晶莹剔透。
  3. 轻盈奈若何:这里的“轻盈”形容月光的柔和与美丽,而“奈若何”则是表达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月光的意境。
  4. 俯手近可拾:意味着低头就能触及到月亮,表现出月亮近在咫尺的感觉。
  5. 仰天光较多:仰望天空,可以看到更多的光辉,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光明、希望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6. 潆澜浮片玉:潆澜指的是波澜,浮片玉则形容波涛中飘浮的月亮像一片美玉。
  7. 散影成双蛾:影子散开后形成一对蛾眉的形状,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
  8. 渐与浮云隔:逐渐地,月亮被浮云遮挡住,暗示了变化或暂时性的阻隔。
  9. 无为掩薜萝:无需担忧会被野草覆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纯洁生活的美好愿景。

译文:

江上的月亮初升,光芒洒落在微波之上,显得如此的明亮与纯净。只需轻轻一伸手便可触及到它,抬头仰望却只见它更多的光辉。它如同波涛中的一块玉石,随着波纹的荡漾漂浮不定,又如一对蛾子的翅膀轻轻展开,随风散开。渐渐地,它与天空中的浮云相隔,不再那么明显。无需担忧它会消失不见,就像那翠绿的野草,不会掩盖它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江月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诗人运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让月亮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存在。通过观察和感受月亮的变化,诗人也反映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