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湛微波,轻盈奈若何。
俯手近可拾,仰天光较多。
潆澜浮片玉,散影成双蛾。
渐与浮云隔,无为掩薜萝。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他是一位唐代著名诗人,以擅长写爱情诗而著称。他的作品中常蕴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句释义:
- 江月:这是诗的题目也是整首诗歌的核心内容,指的是江面上的月亮。
- 初月湛微波:初月指的是新月,它的光芒映照在微波上,使得微波显得晶莹剔透。
- 轻盈奈若何:这里的“轻盈”形容月光的柔和与美丽,而“奈若何”则是表达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月光的意境。
- 俯手近可拾:意味着低头就能触及到月亮,表现出月亮近在咫尺的感觉。
- 仰天光较多:仰望天空,可以看到更多的光辉,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光明、希望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 潆澜浮片玉:潆澜指的是波澜,浮片玉则形容波涛中飘浮的月亮像一片美玉。
- 散影成双蛾:影子散开后形成一对蛾眉的形状,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
- 渐与浮云隔:逐渐地,月亮被浮云遮挡住,暗示了变化或暂时性的阻隔。
- 无为掩薜萝:无需担忧会被野草覆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纯洁生活的美好愿景。
译文:
江上的月亮初升,光芒洒落在微波之上,显得如此的明亮与纯净。只需轻轻一伸手便可触及到它,抬头仰望却只见它更多的光辉。它如同波涛中的一块玉石,随着波纹的荡漾漂浮不定,又如一对蛾子的翅膀轻轻展开,随风散开。渐渐地,它与天空中的浮云相隔,不再那么明显。无需担忧它会消失不见,就像那翠绿的野草,不会掩盖它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江月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诗人运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让月亮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存在。通过观察和感受月亮的变化,诗人也反映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