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何太苦,切切傍浓阴。
石咽流泉响,风回素叶吟。
蜕馀知物化,露坠识真心。
寄语螳螂捕,毋为凄断琴。

译文:

蝉声太痛苦,仿佛在浓密的树荫中鸣叫。

石头上的声音就像泉流,风中传来树叶的吟唱。

蝉蜕后知道万物都会变化,露水落下就知道真心。

告诉螳螂不要捕食它,别让悲凄断了琴弦。

赏析:
这首诗以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蝉声何太苦”,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蝉叫声的刺耳与凄凉,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情感基调。蝉声的切切,如同痛苦的倾诉,让人感受到蝉的孤独和无奈。

次句“切切傍浓阴”,进一步描绘了蝉鸣的背景。浓阴下,蝉声愈发显得凄凉,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这一句通过对比,强化了前句中蝉声的悲凄之感。

第三句“石咽流泉响”,则转向自然界的声音描写。石头上的声音,如同泉水流淌,清脆悦耳。这里,作者巧妙地将蝉鸣比作泉水流响,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同时,也暗示了蝉声的凄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第四句“风回素叶吟”,则转而描写风中的树叶。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着生命的乐章。这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敬畏。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蝉的特性和生命的意义。“蜕馀知物化”,“蜕馀”指的是蝉蜕变后的残余物质,而“物化”则是指万物的转化与消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的领悟,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看法,认为生即是死的过程,死亦是生的开始。

最后两句“寄语螳螂捕,毋为凄断琴”,则是诗人对世人的劝诫。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像螳螂那样贪心不足,为了捕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因悲伤而停止弹奏琴声,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咏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诗人以蝉为引子,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和思考,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生的态度和态度。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