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余力之既竭兮,经重烬而未泯。余播之而不可兮,覆之又不能。
身已付于波澜兮,足复履乎嶙峋。嗟民生之咸固兮,余独坎壈而无凭。

【解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对人生、对世事的感慨。“苟余力之既竭兮,经重烬而未泯”:如果我还剩下一点力气的话,经过烈火焚烧之后,它还没有消失;“余播之而不可兮,覆之又不能”:我播下它的种子却不能使它生长,又把它翻过来也不能使它发芽;“身已付于波澜兮,足复履乎嶙峋”:我已经投入了生活的洪流,脚下踏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嗟民生之咸固兮,余独坎壈而无凭”:啊!老百姓都安于这种生活,而我独自坎坷,无法依靠。“身已付于波澜兮,足复履乎嶙峋”意思是说:已经投入生活的激流,脚下是险峻曲折的山径;“嗟民生之咸固兮,余独坎壈而无凭”的意思是说百姓们都过着安定的生活,只有我一个人在坎坷中挣扎,没有靠山。

【答案】

译文全诗三段,前两段写诗人自己身处江湖,身不由己,后一段写百姓生活安逸,而自己却陷于困境,不能自拔。第一段写“苟余力之既竭兮,经重烬而未泯”,诗人用“苟”字起兴,表明自己的处境与处境中的人们不同。“经重烬而未泯”是说,尽管火势凶猛,但是草木仍然能够生存下来,这正暗示了诗人虽然处于逆境之中,但是仍能坚持下去,不会像草木那样轻易地被消灭。第二段“余播之而不可兮,覆之又不能”写诗人面对重燃的熊熊大火,尽管他播下了种子,但结果仍然是无法生根发芽。“覆之又不能”则进一步说明,即使他翻过来再种,也不可能获得成功。第三段“身已付于波澜兮,足复履乎嶙峋”描写了自己投身于生活的波涛,而脚底踩着的是坎坷不平的道路。最后两句“嗟民生之咸固兮,余独坎壈而无凭”写自己感叹老百姓都过着安定的生活,而自己却在艰难困苦之中。整首诗以景托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前途的深切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